老龙头导游词精选9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飞白为家人们整理的9篇老龙头导游词,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老龙头导游词 篇1

中国旅游

风景名胜区

导游词大全--河北 秦皇岛 山海关

万里长城起点

老 龙 头 导 游 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了老龙头景区。(龙武营)

我们现在就进入了当时驻守老龙头的士兵生活的场所。

龙武营是明代大学士孙承宗建立的,他在这里建立了一支水师,也就是海军。大海是龙的家,大海岸边海军的营房当然就叫做龙武营了。

首先我们来看当年的碾房。

我们来看当年的粥房,这是平时用的小锅,这里呢有一口大锅,据说熬这样一锅粥可以供几百名将士喝。不过这个锅特别大,熬粥的时候就要先用大火把水烧开,然后小火慢慢的熬。我们来看这个大锅上面有一个铁环,大家猜测一下这是干什么的?对了,当时炊事员用一个长柄的铁铲,利用杠杆的原理不断的翻动大锅里边的粥,才能熬出一锅不糊底的、香喷喷的粥来。

大家来看这是当年的盛军粮的地方,也就是粮仓。

这是一座关帝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座庙宇了,别看它小,却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在修关帝庙就是为了给将士们树立一个楷模:那就是同赴沙场、同甘共苦、共同杀敌、为国捐躯,慷慨大义、视死如归。所以说啊,古代人在管理军队方面也是非常注重政治思想工作的,他们利用关羽大将军来团结将士们之间的关系,来调动将士们一往无前的杀敌立功的百倍精神。

这里是牢房,据说是主要用来关押俘虏、奸细的,但有的说是暂时关押那中国旅游

风景名胜区

导游词大全--河北 秦皇岛 山海关

些犯了错误、需要关禁闭的士兵的。

这里是水井,在大海边上应该是没有淡水的,但是我们脚下是25亿年前形成的变质花岗岩,天上降雨渗透到地下的岩石缝隙中形成的了淡水。有淡水的地方才可以设臵军营,所以说水井对于军营非常重要,为了防止敌人投毒,这里会有两个军士站岗守卫。

军士在这里除了保卫水井的安全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大家看这个木架上面悬挂了一个金属做的“牌”,大家猜猜他的名字是什么?他的名字叫做“云牌”,也叫“金”。我们听说过“鸣金收兵”,这个金就是一种发布信号的系统。古人用不同的节奏敲击它,来发布起床、熄灯、开饭、发现敌情、紧急集合的命令。

大家这边走。我们现在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利用这个可以把梯子升高,方便登城。我们现在救火消防车就是根据它的原理发明的。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的模型,巢,就是鸟巢,鸟巢常常在高高的树上,巢车就是让士兵钻进这个小房子里,然后利用转轮和绳索把这个小房子提升到高高的地方。站得高,看的远,可以观察敌情。同时这个木质的小房子又可以防止弓箭的射击。

院子里这艘战船是明朝时期海战战船的模型。

现在我们来到当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铺。大家猜一下,士兵们是头朝里脚朝外还是头朝外脚朝里呢?有了敌情为了集合迅速,也为了防止半夜睡觉的时候,防止被敌人把头砍掉,他们的头朝里脚朝外的。那么比他们官职大一点叫做百总,百总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相当于现在的连长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管百总的宿舍,兼做办公室的地方。中国旅游

风景名胜区

导游词大全--河北 秦皇岛 山海关

现在我们来到了兵器室,这里陈列的是攻打长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辕门)

辕门的辕是什么?辕就是车辕子。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出游狩猎,在外面搭营帐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子,叫辕门。所以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里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起初确实是用战车车辕作门,后来就变了。现在您看到的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后来兵营用栅栏围护,栅栏口的门也叫做辕门。好了,走出辕门也就走出龙武营了。(将台,校军场)

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11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16年,防守山海关南海到北京昌平境内1200里长城。他常巡视老龙头,在这里宿营驻扎,点将操练兵马。请看,这员武将塑像就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是明蓟镇长城关隘图。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效校军场。戚继光将军真正的兵部衙门设在三屯营。可是他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北驱弛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他这种为国操劳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这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

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这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地毯,皇帝从红地毯上大摇大摆接受两边群臣的顶礼膜拜。大家可以走在上面,体验一把当皇帝的感觉吧!中国旅游

风景名胜区

导游词大全--河北 秦皇岛 山海关

(澄海楼)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老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后来,万历39年(也就是1611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曾经叫过知圣楼。1900年八国联军进军山海关,澄海楼被毁,1985年修复老龙头的时候重建了澄海楼,于1987年建成。(澄海楼匾、楹联)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

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

匾“元气混芒”,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

楹联: 日曜月华从太始: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

天容海色本澄清:天的容颜,海的颜色,本质的特点就是澄清。

天容海色本澄清,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皇帝借用的。(澄海楼一楼)

现在,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可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一定到这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这里是中国旅游

风景名胜区

导游词大全--河北 秦皇岛 山海关

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这里来抬抬龙头。

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14年,大将军徐达选择这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战略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澄海楼楼上)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

190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这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这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楼前楼侧)

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皇帝的诗选。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中国旅游

风景名胜区

导游词大全--河北 秦皇岛 山海关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天”是指大自然,“开”是开辟、开创、形成的意思,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

这个碑也是没有落款,什么人所写,什么时候所立,现在还没有人说的清楚,有人说是唐碑,有人说是明清年代。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可是从这以后每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

事实上是1928年张学良将军来到这里,发现倒地的石碑,马上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靖卤台)

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

嘉庆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平静,一是平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意义。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86-1987年在原基础上进行修复的。

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可以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可以向外射击。中国旅游

风景名胜区

导游词大全--河北 秦皇岛 山海关

(入海石城)

明万历七年。戚继光将军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老龙头,被毁,1987年修复的。修复后的入海石城长22.4米,宽8.3米,高9.2米。

请看这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这里是燕尾槽,用铁水浇铸连在一起,这样叠上了九层,工程是相当艰巨的!这是花岗岩条石。(大炮)

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匆忙撤走。(土墙遗址)

1988年重修宁海城时从土中挖出来的,全为夯筑,外不包砖。有人说,这是宁海城西门的内瓮城;有人说,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关的一段土墙。(铁门关)

请看这个城门不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也不是中国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开凿的。1901年《辛丑条约》以后,山海关城南有六国营盘:肖庄南面有“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弯村有法国营盘;小弯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另外还有德国营盘和印度营盘,当地群众叫它“英国下邦”(附属国)宁海城里是英国营盘。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经过英国营盘,英国士兵不让过。意大利兵就拆墙,把这里的长城挖成了一个大窟窿,这样到海滩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墙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铁皮的门,所以群众叫它铁门关。中国旅游

风景名胜区

导游词大全--河北 秦皇岛 山海关

更多导游词敬请关注:百度文库

老龙头导游词 篇2

老 龙 头 导 游 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了老龙头景区。(龙武营)

我们现在就进入了当时驻守老龙头的士兵生活的场所。

龙武营是明代大学士孙承宗建立的,他在这里建立了一支水师,也就是海军。大海是龙的家,大海岸边海军的营房当然就叫做龙武营了。

首先我们来看当年的碾房。

我们来看当年的粥房,这是平时用的小锅,这里呢有一口大锅,据说熬这样一锅粥可以供几百名将士喝。不过这个锅特别大,熬粥的时候就要先用大火把水烧开,然后小火慢慢的熬。我们来看这个大锅上面有一个铁环,大家猜测一下这是干什么的?对了,当时炊事员用一个长柄的铁铲,利用杠杆的原理不断的翻动大锅里边的粥,才能熬出一锅不糊底的、香喷喷的粥来。

大家来看这是当年的盛军粮的地方,也就是粮仓。

这是一座关帝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座庙宇了,别看它小,却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在修关帝庙就是为了给将士们树立一个楷模:那就是同赴沙场、同甘共苦、共同杀敌、为国捐躯,慷慨大义、视死如归。所以说啊,古代人在管理军队方面也是非常注重政治思想工作的,他们利用关羽大将军来团结将士们之间的关系,来调动将士们一往无前的杀敌立功的百倍精神。

这里是牢房,据说是主要用来关押俘虏、奸细的,但有的说是暂时关押那些犯了错误、需要关禁闭的士兵的。

这里是水井,在大海边上应该是没有淡水的,但是我们脚下是25亿年前形成的变质花岗岩,天上降雨渗透到地下的岩石缝隙中形成的了淡水。有淡水的地方才可以设臵军营,所以说水井对于军营非常重要,为了防止敌人投毒,这里会有两个军士站岗守卫。

军士在这里除了保卫水井的安全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大家看这个木架上面悬挂了一个金属做的“牌”,大家猜猜他的名字是什么?他的名字叫做“云牌”,也叫“金”。我们听说过“鸣金收兵”,这个金就是一种发布信号的系统。古人用不同的节奏敲击它,来发布起床、熄灯、开饭、发现敌情、紧急集合的命令。

大家这边走。我们现在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利用这个可以把梯子升高,方便登城。我们现在救火消防车就是根据它的原理发明的。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的模型,巢,就是鸟巢,鸟巢常常在高高的树上,巢车就是让士兵钻进这个小房子里,然后利用转轮和绳索把这个小房子提升到高高的地方。站得高,看的远,可以观察敌情。同时这个木质的小房子又可以防止弓箭的射击。

院子里这艘战船是明朝时期海战战船的模型。

现在我们来到当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铺。大家猜一下,士兵们是头朝里脚朝外还是头朝外脚朝里呢?有了敌情为了集合迅速,也为了防止半夜睡觉的时候,防止被敌人把头砍掉,他们的头朝里脚朝外的。那么比他们官职大一点叫做百总,百总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相当于现在的连长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管百总的宿舍,兼做办公室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到了兵器室,这里陈列的是攻打长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辕门)

辕门的辕是什么?辕就是车辕子。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出游狩猎,在外面搭营帐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子,叫辕门。所以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里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起初确实是用战车车辕作门,后来就变了。现在您看到的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后来兵营用栅栏围护,栅栏口的门也叫做辕门。好了,走出辕门也就走出龙武营了。

(将台,校军场)

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11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16年,防守山海关南海到北京昌平境内1200里长城。他常巡视老龙头,在这里宿营驻扎,点将操练兵马。请看,这员武将塑像就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是明蓟镇长城关隘图。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效校军场。戚继光将军真正的兵部衙门设在三屯营。可是他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北驱弛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他这种为国操劳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这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

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这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地毯,皇帝从红地毯上大摇大摆接受两边群臣的顶礼膜拜。大家可以走在上面,体验一把当皇帝的感觉吧!

(澄海楼)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老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后来,万历39年(也就是1611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曾经叫过知圣楼。1900年八国联军进军山海关,澄海楼被毁,1985年修复老龙头的时候重建了澄海楼,于1987年建成。(澄海楼匾、楹联)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

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

匾“元气混芒”,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

楹联: 日曜月华从太始: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天的容颜,海的颜色,本质的特点就是澄清。天容海色本澄清,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皇帝借用的。(澄海楼一楼)

现在,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可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一定到这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这里来抬抬龙头。

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14年,大将军徐达选择这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战略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

(澄海楼楼上)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190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这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这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

(楼前楼侧)

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皇帝的诗选。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天”是指大自然,“开”是开辟、开创、形成的意思,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

这个碑也是没有落款,什么人所写,什么时候所立,现在还没有人说的清楚,有人说是唐碑,有人说是明清年代。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可是从这以后每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

事实上是1928年张学良将军来到这里,发现倒地的石碑,马上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靖卤台)

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

嘉庆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平静,一是平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意义。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86-1987年在原基础上进行修复的。

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可以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可以向外射击。(入海石城)

明万历七年。戚继光将军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老龙头,被毁,1987年修复的。修复后的入海石城长22.4米,宽8.3米,高9.2米。

请看这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这里是燕尾槽,用铁水浇铸连在一起,这样叠上了九层,工程是相当艰巨的!这是花岗岩条石。

(大炮)

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匆忙撤走。

(土墙遗址)

1988年重修宁海城时从土中挖出来的,全为夯筑,外不包砖。有人说,这是宁海城西门的内瓮城;有人说,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关的一段土墙。

(铁门关)

请看这个城门不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也不是中国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开凿的。1901年《辛丑条约》以后,山海关城南有六国营盘:肖庄南面有“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弯村有法国营盘;小弯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另外还有德国营盘和印度营盘,当地群众叫它“英国下邦”(附属国)宁海城里是英国营盘。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经过英国营盘,英国士兵不让过。意大利兵就拆墙,把这里的长城挖成了一个大窟窿,这样到海滩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墙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铁皮的门,所以群众叫它铁门关。

海 神 庙 导 游 词

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乞求海上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就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被毁掉了。现在的海神庙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综合了原有四座庙宇的特点,重新构思设计,延伸入海124米,是旅游观光、临风休憩的好去处。

这里是牌楼,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安澜、伏波,——让大海安静,海不扬波,点明了整个海神庙的主题。

往前走就是山门。海神庙和一般佛教庙宇的山门不同,它里面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中的神将。“天佑”的意思就是老天保佑,“天应”就是指叫地地灵,叫天天应。传说这二位原来都是大海中的怪物,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专门兴风作浪,玩恶作剧。后来他们被天后娘娘——就是我们常说的妈祖收伏了,成了妈祖的得力助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右边的叫做“乘黄”,也叫“飞黄”。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说:白民之国有乘黄。长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来,人们就用飞黄腾达来比喻一个人的官职地位上升得非常快。看来,乘黄的功能有两条,长寿和升官。可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乘黄大家千万不要骑,一是真要活到两千岁,那可就太麻烦了;二是您真要骑了上去,可就要准备罚款了。

左边的这一个叫做“龙马”。我国古代传说龙马是河水之精,说它是龙头,马身,还有两个可以张开的翅膀,叫的声音很好听,说它是“鸣声九音”——有些人很谦虚,用“五音不全”来说自己唱歌的声音不好听,但这龙马“鸣声九音”,简直就是一个交响乐团!还有的古书上说这龙马就是乘黄。在海神庙的前面设立龙马、乘黄的塑像,是取其“河水之精”的含义。

现在请大家走进海神庙的大殿。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两边站的是他的助手。渤海湾一带供奉的是北海之神。北海之神叫做禺京。他的“分工”有两条:让大海风平浪静,让陆地风调雨顺。为了让大海风平浪静,他手持弓箭,查看大海,哪儿的海浪过高,就射箭击碎它,这时,两位巡海夜叉就是它的助手;为了让陆地风调雨顺,他选拔了几位得力的干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顺风耳的大耳朵拉得长长的,专门负责收集各地旱涝信息。这两位是雷公和电母。雷公头似猕猴,嘴似鸡形,肩膀上长了一对翅膀,左手拿椎,右手使槌,脚踏五面大鼓,他敲起鼓来,就是天上响起了隆隆雷声。电母手拿两面镜子,只要她把镜子飞舞起来,天空里就会出现一道道闪电。左边的这二位是风婆和雨师。风婆只要把她背的布袋拿下来,轻轻一抖是小风,重重一抖是大风,抡上一圈,就成台风了。雨师用柳条在他的宝葫芦里沾上一下,往人间洒一洒,就是一场雨。当然,他用的力度和时间就决定了这场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神明,都是凡人自己创造的。神明的功能,大都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今天,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能已经由气象卫星和计算机承担起来了,——尽管还不那么准确,不那么全面,而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的功能,我们最终能取代多少、能不能取代,甚至于有没有必要去取代,现在还都是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天 后 宫 导 游 词

大家好!

我们现在来到了天后宫。先请大家转过身去,海神庙正殿背后有一副楹联,上写着:“五湖四海都是我,九江八河一家人”。这副楹联也是一则谜语的谜面,哪位朋友能够猜出它的谜底呢?它的谜底就在对面。天后宫宫门的上方,有四个大字:“盛德在水”,谜底就是――“水”。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中,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是一个拥有大量水体的星球。水,孕育了生命,养育了生命。在地球表面,海洋占了总面积的71%,在海洋从事捕捞航运的人们,盼望风平浪静,盼望有一位海上保护神。这样,妈祖就应运而生了。

传说这位女神曾生活在人间,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逝世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民间说她有特异功能,能知人祸福,通晓天文气象,擅长海上救护,精通医学,治病救人,深受渔民的爱戴。她死后,当地人在湄州岛上建了一座小庙来纪念她,并尊称她为妈祖。据说,妈祖十分灵验,影响越来越大,后来,就逐渐成为沿海居民供奉的海上保护神。宋元以来,妈祖屡受朝廷赐封,从“泉州神女”到“护国天妃”,清代时封为“天后”。可是,民间百姓更愿意直呼“妈祖婆”。渔民们传说:在大海遇到了惊涛骇浪,万分危急的时候,如果喊一声“天后娘娘”,救援的速度就比较慢,因为天后娘娘要凤冠霞披,车水马龙,好长时间才能出现;如果喊一声“妈祖婆”,“则立即现身,常服不妆饰”。看来,还是平易近人的妈祖婆对老百姓更为关切,与老百姓更为贴近。

随着移民东渡,妈祖也到了台湾。现在,妈祖已经成了联系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和平使者。大陆的妈祖神像多次到台湾,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各界人士顶礼膜拜;台湾的渔民也经常到大陆来参拜妈祖。妈祖是华夏儿女尊崇的海峡女神。

天后宫有一幅八仙图。二楼上还有八仙的塑像。八仙的传说,始于唐代。唐代时,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唐高宗以老子李聃为李氏祖先,并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八仙是道教里的八位神仙。八仙的故事传说千百年来不断演变,到了明代,八位神仙的姓名才最终确定下来。这八位神仙是: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李铁拐、韩湘子、何仙姑、吕洞宾。

天后宫的后面,有一座深入海中的华亭,亭亭玉立,八面来风,海风习习,波涛阵阵,去那里休息片刻,领略一下海上的风光。

老龙头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这天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齐游览这个老龙头风景区,我们此刻将要进入的是当时驻守老龙头的龙武营士兵生活的场所。

我们此刻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大家都知道长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来攻打的——除了云梯。(讲解怎样用云梯攻打长城)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讲解巢车的用途)。我们一会能够去兵器室去参观一下当时攻打长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缩微版。此刻呢,我们能够看一下当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铺,那么比他们官职大一点的百总的住宿条件是什么样貌的吗?好那我们这边走。我们此刻看到的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的百总住宿的地方。此刻我们看见的这艘水泥战船是明朝时期海战战船的缩微模型。此刻我们能够去参观一下兵器室。看看古代士兵是如何攻城和守城的!(讲解兵器室兵器的作用)

辕门

辕门的辕是什么?辕就是车辕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幸,狩猎,在外面搭营帐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貌,叫辕门。因此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戏剧故事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的。起初确实是用战车车辕作门,之后就变了。那里的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兵营或者地方高级官署前面用栅栏围护,栅栏口的门也叫做辕门。好了走出辕门也就走出了龙武营了。

将台,校军场

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20xx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20xx年,防守山海关南海到**昌*境内1200里长城。他常巡视老龙头,在那里宿营驻扎,点将操练兵马。请看,这员武将塑像就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是明蓟镇长城关隘图。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效校军场。戚继光将军真正的兵部衙门设在三屯营。但是他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北驱弛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立刻行。他这种为国操劳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那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那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从红毡上大摇大摆的理解两边的群臣的顶礼膜拜。如今老龙头景区已经向全世界开放。每年有近两百万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观光。

澄海楼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苍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之后,万历39年1620xx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以前叫过知圣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

澄海楼匾、楹联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督师蓟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他这个内阁大学士胸怀和带还一样宽广,装着万里江山。

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从**专程送来的。

匾元气混芒,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

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顺手拈来,可见他读的书还不少呢。

澄海楼一楼

此刻,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但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道光五个***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必须到那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象征。那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那里来抬抬龙头。

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

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20xx年,大将军徐达选取那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方法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

欲观龙头景,更上一层楼。

澄海楼楼上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

192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那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那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那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能够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资料,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

楼前楼侧

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的诗选。但1920年****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开”字用的最好,能够做“开创”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成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开”也可作“开拓”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天地间展开。怎样讲怎样有理,怎样讲怎样有味。

这块古碑很古老,专家鉴定是唐碑,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薛礼碑”,虽然跟“薛礼(仁贵)”不必须有关联,但也反映了大致的年代。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此刻至少也有一千年了。这块碑是赞美景色的,足能够证明老龙头成为游览名胜已有一千多年。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但是从这以后每一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传说总是传说,事实是1920年***将军来到那里,发现倒地的石碑,立刻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了**民族的尊严。

靖卤台

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

**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这个台。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因此,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静,一是*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好处。

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能够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能够向外射击。如果您想了解敌台的构造或眺望远方。但是楼梯狭窄请注意安全。

入海石城

明万历七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将军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这是伟大的创造。戚继光早年在山东蓬莱修水城,北门修在海边,大船从城门进入。那里则是把长城**海里,使龙头入海辟风斩浪。这两处奇观都是戚继光将军的杰作。

请看那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条石边缘用铁水浇铸连在一齐,这样叠**九层,工程多么艰巨!摆在那里的花岗岩条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体不变,多么坚固。人们常用花岗岩脑袋形容顽固不化,是有道理的。

大炮

这门大炮,是****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爆发才匆忙撤走。

南海口关

南海口关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是真正明长城的`第一关,按顺序说第二关是南水关,第三关才是天下第一关。南海口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小。明朝末年,出于防守的方法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以后经历320xx年海风扬沙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米高,人们就找不到南海口关了。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们关是南海口关,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滨海长城的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再见天日。

土墙遗址

1988年重修宁海城时从土中挖出来的,全为夯筑,外不包砖。有人说,这是宁海城西门的内瓮城;有人说,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关的一段土墙。

铁门关

请看这个城门不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也不是*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开凿的。1920年《辛丑条约》以后,山海关城南有六国营盘:萧庄南面有“四炮台”是**营盘;小弯村有法国营盘;小弯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另外还有德国营盘和印度营盘,当地群众叫它“英国下邦”(附属国)宁海城里是英国营盘。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经过英国营盘,英国士兵不让过。意大利兵就拆墙,把那里的长城挖成了一个大窟窿,这样到海滩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墙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铁皮的门,因此群众叫它铁门关。

好了,这天老龙头就游览到那里,祝愿每一位游客都能天天有个好情绪,再见!

老龙头导游词 篇4

澄海楼高居长城之上,临峙万里海崖,其气势绝非一般长城楼阁所比。清代自康熙至道光的五位**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出关、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登澄海楼也是11次。究其原因有二:一来是观看大海,赏景吟诗,二是来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的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在这里抬抬头。

**每次来这里,都和侍从诸大臣观海、饮宴、赋诗。在二楼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这澄海楼建筑奇巧,即使是刮风的天气,外面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内门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菜阁的“避风亭”相媲美。

据不完全统计,清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八年**首倡的。他登澄海楼,与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水”字或带***偏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还规定写52句的排律,严格使用*仄,除开头两句以外,各联一律使用对仗。后来,**、道光纷纷效仿,在澄海楼咏禁体诗联句,被传为佳话。由于**们频频登临,澄海楼名声大噪。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争着来老龙头观光,即景抒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盛极一时。

老龙头地势险峻,天容海色,澄海楼更是居高临下,吞波吐浪。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即兴赋诗。

1987年,复建澄海楼时,在楼两侧墙壁上镶嵌了8块卧碑。***4首清帝诗,分别是康熙八年九月,康熙**写的《澄海楼》,雍正在康熙38年写的《澄海楼》诗,乾隆19年(1754年)的《再题澄海楼壁》,以及道光**的七言绝句《澄海楼》。还有四首诗均写于明朝,作者分别是万历年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时显、**年间兵部分司主事朱国梓、文人蔡可贤(一说朝鲜使臣)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我来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

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玄烨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归**,往来万国奉梯航。

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是清朝第二代**,**康熙,8岁嗣位,在位61年,**颇具才干,对*多民族国家的**和发展有重大贡献。这首诗是康熙八年九月写的。那时康熙**刚18岁,却流露出君临天下踌躇满志的心情与气魄。此诗写得很有气势,高高的澄海楼俯镇大海,放眼远望云雾茫茫。大海容纳江河无数,海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波涛滚滚显得天地更大,天空明亮借的是日月之光。面对着这样壮观的景象,诗人不禁发问,神仙住地在哪里?我是不会学汉武帝那样寻找神仙的方法,因为这里就是仙境。登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胤禛

观海登楼日未斜,****净云霞。

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浪花。

贝阙鳌峰如可接,鹏津鲛室岂终遐。

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夸。

爱新觉罗·胤禛,**雍正,1722—1735年在位。此诗写于康熙38年,当时他22岁是雍亲王,是**父亲康熙**到东北祭祖,经山海关登澄海楼所作。这首诗着意写风和日丽突变,风起浪涌展现的涛天景象。可想而知,大海在雍正帝的眼里是多么神奇壮观。

再题澄海楼壁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

无今又无古,不减又不盈。

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

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

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老龙头导游词 篇5

各位来宾请看,这是历代长城上唯一的一座临海楼阁,也是老龙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澄海楼。楼为九脊歇山顶,两滴水层楼,雕梁画栋,重檐翼舒,它耸峙于高昂的龙头之上,犹如点睛之作,衔领长城,面海背山,历来是瞻海观潮看日出的好地方,这里集自然、人文之精粹的雄伟气势,远胜于一般的湖山胜境。登上澄海楼,在回廊四望,处处美景。迎面,碧**澄,海鸥翩翩,云帆点点。回顾,长城起伏,直走角山,倒挂云端。东望,海上姜坟,雁阵环绕,依依不去。西眺,潮涌港阔,鸽群回旋,万国梯航,好似置身人间仙境,顿感心旷神怡。清康熙九年,山海关管关通判陈天植曾盛赞澄海楼“面临巨壑,背负大山,高枕长城之上,波澄万里,峰叠千重”,就连彭蠡、洞庭、会嵇、山阴等诸胜都不足以与其相媲美!

据地方史志记载,澄海楼的前身叫“观海亭”,是明朝初年修筑的。此亭虽小,名气很大。每值海风呼啸,亭内游人丝毫不觉,此景被称为“海亭风静”,名列古“榆关八景”之一。万历三十九年(1620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将观海亭改建为二层的楼阁式建筑,澄海楼。

明清时期,澄海楼是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的佳所,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道光五位**11次登楼观海。其中,清高宗乾隆就4次登临,楼内现存的匾额楹联、诗词联句均出自他们之手。

一楼悬挂的“澄海楼”匾、楹联“日耀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及横额“元气混茫”,均为清高宗御笔所题。由此可见乾隆**对澄海楼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匾额中“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之意。“海不扬波”是3000多年前的一个典故,象征圣人**,天下太*。

楹联为集句联,其中“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诗中的一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上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是说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大自然界,暗喻清**的强大。下联“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长天大海的形体、颜色本来就是清澈的,暗喻清朝**清明。

横额中“元气混茫”的“元气”是指传说中天地未分时的混一之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说x大海就像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同时也记录下乾隆**第一次登澄海楼时看到的景色。

二楼悬挂的匾额“雄襟万里”,为明末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两次临危受命督师蓟辽的孙承宗所题。“雄襟万里”不仅赞美了老龙头的雄伟风光,也抒发了他献身边疆的豪情壮志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现在山海关城内的“节制四镇坊”即为表彰他的功绩所建。

老龙头导游词 篇6

老龙头导游词

不知道大家来之前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入境广州观车头,飞抵桂林观山头,游览北京观墙头,求仙入海关龙头。今天我们要去的第一站便是这里所说的龙头——山海关老龙头景区。

老龙头是世界上唯一的海上长城,也是现今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千米的临海高地上。“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万里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奔驰在华夏大地上,他从遥远的西部戈壁一路飞腾而来,穿越河川大漠,骄傲地把头在此伸进滔滔的渤海之中,形成龙头入海之势。说到这里我想大家不仅要问了:这里为什么要叫老龙头呢?万里长城被我们尊称为一条巨龙,这里是长城的起点,理所当然被称作“龙头”,加上长城历史久远,我们在“龙头”前面加一个“老”字,以表达我们的敬仰之情,故称之为“老龙头”。好了,等车停稳了,大家拿好贵重物品随我下车。(老龙头的景区主要景点有龙武营,点将台,澄海楼,入海石城等,我们会按照这个顺序游览。)咱们在景区游览1小时,在景区我给大家讲解到入海石城,然后大家就可以自由活动了,在景区一定要保管好贵重物品,景区有两个出口,大家要记住我们车牌号和停车地点。咱们不要随意购买小商贩的东西,没有质量保证,也不要做游艇,不安全,以免发生危险。【火炬起点】 【宁海楼】是万里长城军事防御建筑中唯一的一座海堡城,它自身就是一座防御功能齐全的建筑群,但在八国联军侵华时遭到破坏,现在的宁海城是按其原貌修复的【龙武营】在明朝老龙头是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既然是军事要地,就必然有将士在这里驻扎。大家看前方这片古建筑,就是龙武营,是守城士兵生活和居住的地方。(是现存最完整的海防兵营)我们现在就进入龙武营看看驻守老龙头的龙武营士兵生活的场所。(包括碾房、粥房、水井、牢房、粮仓)

[碾房]左手边上这间屋子便是碾房,我们进碾房的里边看看,虽然只看到几件简陋的工具,但是却能感受到但是明朝士兵戍边的艰苦。

【粥房】除了碾房我们再去粥房看一看,这里是士兵用餐的地方。古代的炊事员怎样解决这么多士兵的吃饭问题呢?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大家看,这边是一些平时用的小锅,这里还有一口大锅。据说熬一锅粥就够几百名将士喝了。用这个锅特别讲究方法,要先用大火烧开,然后再用小火慢慢熬,做饭的士兵还要不停的搅拌,才能不糊锅底,熬出香喷喷的粥,由此我们也能想到炊事员的辛苦。

【水井】大家看,这里有一口水井,在大海边本来是没有淡水的,但是我们脚下是花岗岩,雨水可以渗到地下的岩石缝隙中形成了淡水,有淡水的地方才可以设置军营,所以水井对军营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防止敌人投毒,这里总会有两个士兵守卫。【马厩】放马匹的马厩 【牢房】关押士兵的牢房 【粮仓】储备粮食的粮仓

大家看那边可以看到放马匹的马厩,储备粮食的粮仓,还有关押违禁士兵的牢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是按比例缩减的。

[辕门]大家看那前方这个门叫做辕门。为什么叫辕门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幸,狩猎,在外面搭营帐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子,叫辕门。所 以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戏剧故事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的。起初确实是用战车车辕作门,后来就变 了。)这里的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好了走出辕门也就走出了龙武营了。

【云梯,巢车】我们现在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大家都知道长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来攻打的--除了云梯。(讲解怎样用云梯攻打长城)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讲 解巢车的用途)。是攻城时所用的作战工具。这艘船是仿明朝的战船,当时明朝的造船技术很发达,郑和下西洋,用的就是明代的战船。我们一会去兵器室去参观一下当时攻打长城的武器,古代人就是利用这些工具作战,大家别小看他们,在那个时代却是巨大的。现在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 士兵睡的是大通铺,那么比他们官职大一点的百总的住宿条件是什么样子的吗?好那我们这边走。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的百总住宿的地方。与士兵居住的条件相比这里要好得多,可见古代等级制度多么严格。现在我们看 见的这艘战船是明朝时期海战战船的模型。现在我们可以去参观一下兵器室。看看古代士兵是如何攻城和守城的!(讲解兵器室兵器的作用)

[将 台,校军场]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11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16年,他常巡视老龙头,在这里宿营驻 扎,点将操练兵马。请看,这员武将塑像就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是明蓟镇长城关隘图。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效校军场。虽然戚继光将军真正的兵部 不在这里。可是他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他这种为国操劳的精 神,实在令人敬佩。

【八卦阵】对面是八卦阵,相传是文王八卦的太极奇阵,有兴趣的游客自由活动是可以走一走,体会古代阵法的玄妙,走得出来的是文官,跳出来的是武官。

老龙头在明代是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到了清朝,关内外统一,变减轻了它的防御功能,成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观景赋诗的地方。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这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 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大摇大摆的接受两边的群臣的顶礼膜拜。如今老龙头景区已经向全世界开放。每年有近两百万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观光。现在我们也能从这条御道上走过,感受一下当年皇帝登城的感觉。[澄海楼] 上来之后大家可以看到一座高高的楼阁,这便是澄海楼了。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苍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匾、楹联] 大家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他这个内阁大学士胸怀和带还一样宽广,装着万里江山。

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还御题了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乾隆皇帝寄送牌匾又题楹联,可见对老龙头还是情有独钟的。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皇帝顺手拈来,可见他读的书还不少呢。[澄海楼一楼] 现在,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可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 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一定到这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 龙都想到这里来抬抬龙头。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

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14年,大 将军徐达选择这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战略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 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

欲观龙头景,更上一层楼。[澄海楼楼上]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

190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这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这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莱的“避风 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楼前楼侧

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皇帝的诗选。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上面刻着天开海岳四个大字。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开”字用的最好,可以做“开 创”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成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开”也可作“开拓”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天地间展开。怎么讲怎么有 理,怎么讲怎么有味。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可是从这以后每天晚上,夜空里伸 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传说总是传说,事实是1927年张学良将军来到这里,发现倒地的石碑,马上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伫立在此几百年见证了老龙头的风风雨雨。靖卤台

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嘉庆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这个台。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平静,一是平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意义。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可以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可以向外射击。如果您想了解敌台的构造或眺望远方。不过楼梯狭窄请注意安全。[入海石城] 前面就是入海石城了,这里是万里长城的海上起点。站在海上石城您可以看到到海天一色的壮美景观,迎面吹来的海风 请看这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条石边缘用铁水浇铸连在一起,这样叠上了九层,工程多么艰巨!摆在这里的花岗岩条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体不变,多么坚固。人们常用花岗岩脑袋形容顽固不化,是有道理的。入海石城的修建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他从海路切断了敌人来犯的通道,保卫了祖国的安全。

好了,前面就是老龙头的标志牌,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也可作为来过海上长城的纪念。[大炮] 细心的游客可能已经发现了,这里有座英军大炮,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和大家说一段屈辱的历史了。1900八国联军侵华,入侵山海关之后英俊变驻扎在老龙头。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军匆忙撤走,这门大炮便留在了这里。既可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证据,又可以警惕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土墙遗址]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用玻璃罩起来的土墙是真正的明代土城墙,又叫夯土墙,别看他貌不惊人,可却十分坚固,在锋利的兵器也拿它没办法,但就怕拿水反复去蹭它,这样的话它的土就会纷纷脱落,所以人们说它怕软不怕硬。

【海神庙】大家看那边那座庙宇,叫做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的海运业,捕捞业就十分发达,渔民出海打鱼,总是要冒很大的风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海神,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修建了海神庙。

老龙头导游词 篇7

老龙头景区

“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万里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奔驰腾跃在华夏大地。它从遥远的西部戈壁一路飞腾而来,穿越河川大漠,骄傲地把头在此伸进滔滔渤海之中,形成龙头入海之势,搅海翻浪,戏水浴日,这便是您将要游览的明代长城东部起点、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唯一入海处——老龙头。

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山海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不游龙头更遗憾!今天,我衷心地祝愿各位的龙头之旅是“既当好汉,又补遗憾”的完美之旅!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的临海高地,依山襟海,长城耸臷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气势之大,海岳天开,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我国最具权威的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来赞美、评价山海关长城,其中老龙头长城功不可没。这里的入海长城、滨海长城与天下第一关段的平原长城以及角山一带的山地长城、三道关的山谷长城、九门口的河道长城,一起组成了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老龙头历经明清两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终明一代,它是严密的海陆军事要塞,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则是观海览胜的佳绝处,自1840年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龙头重又担负起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独特的地理位臵和军事建筑,使老龙头具有万里长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军事功能。

现在对外开放的老龙头景区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这里有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以及现存最完整的明代长城沿线海防兵营。

沿着脚下的马道缓步登城,一幅绚丽的长城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逐一欣赏,慢慢品味。

各位来宾请看,这是历代长城上唯一的一座临海楼阁,也是老龙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澄海楼。楼为九脊歇山顶,两滴水层楼,雕梁画栋,重檐翼舒,它耸臷于高昂的龙头之上,犹如点睛之作,衔领长城,面海背山,历来是瞻海观潮看日出的好地方,这里集自然、人文之精粹的雄伟气势,远胜于一般的湖山胜境。登上澄海楼,在回廊四望,处处美景。迎面,碧海波澄,海鸥翩翩,云帆点点。回顾,长城起伏,直走角山,倒挂云端。东望,海上姜坟,雁阵环绕,依依不去。西眺,潮涌港阔,鸽群回旋,万国梯航,好似臵身人间仙境,顿感心旷神怡。清康熙九年,山海关管关通判陈天植曾盛赞澄海楼“面临巨壑,背负大山,高枕长城之上,波澄万里,峰叠千重”,就连彭蠡、洞庭、会嵇、山阴等诸胜都不足以与其相媲美!

据地方史志记载,澄海楼的前身叫“观海亭”,是明朝初年修筑的。此亭虽小,名气很大。每值海风呼啸,亭内游人丝毫不觉,此景被称为“海亭风静”,名列古“榆关八景”之一。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将观海亭改建为二层的楼阁式建筑——澄海楼。明清时期,澄海楼是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的佳所,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12次登楼观海。其中,清高宗乾隆就5次登临,楼内现存的匾额楹联、诗词联句均出自他们之手。

一楼悬挂的“澄海楼”匾、楹联“日耀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及横额“元气混茫”,均为清高宗御笔所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澄海楼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匾额中“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之意。“海不扬波”是3000多年前的一个典故,象征圣人治国,天下太平。

楹联为集句联,其中“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诗中的一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上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是说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大自然界,暗喻清王朝的强大。下联“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长天大海的形体、颜色本来就是清澈的,暗喻清朝政治清明。

横额中“元气混茫”的“元气”是指传说中天地未分时的混一之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说汪洋大海就像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同时也记录下乾隆皇帝第一次登澄海楼时看到的景色。

二楼悬挂的匾额“雄襟万里”,为明末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两次临危受命督师蓟辽的孙承宗所题。“雄襟万里”不仅赞美了老龙头的雄伟风光,也抒发了他献身边疆的豪情壮志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现在山海关城内的“节臸四镇坊”即为表彰他的功绩所建。

澄海楼高居长城之上,临臷万里海崖,其气势绝非一般长城楼阁所比。清代自康熙至道光的五位皇帝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出关、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2次,登澄海楼也是12次。究其原因有二:一来是观看大海,赏景吟诗,二是来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的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在这里抬抬头。

皇帝每次来这里,都和侍从诸大臣观海、饮宴、赋诗。在二楼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这澄海楼建筑奇巧,即使是刮风的天气,外面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内门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菜阁的“避风亭”相媲美。

据不完全统计,清朝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八年皇帝首倡的。他登澄海楼,与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水”字或带三点水偏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还规定写52句的排律,严格使用平仄,除开头两句以外,各联一律使用对仗。后来,嘉庆、道光纷纷效仿,在澄海楼咏禁体诗联句,被传为佳话。由于皇帝们频频登临,澄海楼名声大噪。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争着来老龙头观光,即景抒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盛极一时。

老龙头地势险峻,天容海色,澄海楼更是居高临下,吞波吐浪。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即兴赋诗。

1987年,复建澄海楼时,在楼两侧墙壁上镶嵌了8块卧碑。其中有4首清帝诗,分别是康熙八年九月,康熙皇帝写的《澄海楼》,雍正在康熙38年写的《澄海楼》诗,乾隆19年(1754年)的《再题澄海楼壁》,以及道光皇帝的七言绝句《澄海楼》。还有四首诗均写于明朝,作者分别是万历年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时显、崇祯年间兵部分司主事朱国梓、文人蔡可贤(一说朝鲜使臣)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我来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

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玄烨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是清朝第二代皇帝,年号康熙,8岁嗣位,在位61年,治国颇具才干,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重大贡献。这首诗是康熙八年九月写的。那时康熙皇帝刚18岁,却流露出君临天下踌躇满志的心情与气魄。此诗写得很有气势,高高的澄海楼俯镇汪洋大海,放眼远望云雾茫茫。大海容纳江河无数,海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波涛滚滚显得天地更大,天空明亮借的是日月之光。面对着这样壮观的景象,诗人不禁发问,神仙住地在哪里?我是不会学汉武帝那样寻找神仙的方法,因为这里就是仙境。登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胤禛

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净云霞。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浪花。贝阙鳌峰如可接,鹏津鲛室岂终遐。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夸。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1722-1735年在位。此诗写于康熙38年,当时他22岁是雍亲王,是代表父亲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经山海关登澄海楼所作。这首诗着意写风和日丽突变,风起浪涌展现的涛天景象。可想而知,大海在雍正帝的眼里是多么神奇壮观。

再题澄海楼壁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无今又无古,不减又不盈。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1735—1795年在位,继承康熙、雍正盛世基业,文治武功,堪称极盛。此诗写于乾隆八年(1743)十月,皇帝自盛京谒祭祖陵归来,入渝关,登澄海楼望海,雪霁千峰,波明万顷,天容海色,蔚为壮观,咏此诗。

登望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旻宁

凌虚楼阁重登临,渤澥何人测浅深。渺矣三山不可望,只余空阔海烟沉。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1821-1850年在位。在位期间,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在嘉庆23年随父亲登过澄海楼,自己当皇帝以后,在道光9年也来过一次。登楼观海两次,却留下《澄海楼》绝句30首,虽然有些诗是在皇宫里写的,但足见澄海楼在他脑海里印象之深。这首诗是道光《澄海楼》组诗的第28首。从这诗中可以察觉道光皇帝对前途的“茫茫”感和强打精神的心态。

登澄海楼 作者:明 蔡可贤

城头望海海潮生,白浪乘风撼塞城。汉使不来槎自转,秦皇已去石还惊。桑田反复千年事,云水苍茫万里情。此日流觞须尽兴,当时采药竟何成。

蔡可贤,明代人。这是一首感怀诗。诗人站在宁海城城头上望着海中潮水奔涌,白浪随着海风不断地击打着入海石城,感悟到这种景象不知存在多少年了。想当年汉武帝派人去海上求仙药已是一去不复返,秦始皇也早已撒手人寰,尽管被他鞭打过的石头至今还在发抖。但桑田变换,地久天长,人想要永生是不可能的,抓住当前良辰美景尽兴一番,要比秦皇汉武的求仙采药之举高明多了。这也就从侧面肯定了老龙头澄海楼作为游览胜地的价值。

观海亭

作者:明 戚继光

曾经泽国鲸鲵息,更倚边城氛祲消。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但从汉使传封事,莫向将军问赐貂。故里苍茫看不极,松楸何处梦魂遥。

作者戚继光镇守蓟镇多年,筑入海石城,建立了丰功伟绩,可是朝廷里有些官员却排挤他,使他不得重用。他在观海亭隔着大海眺望家乡——山东蓬莱。赋诗言志,报国不求封赏,表达了爱国志士的广阔胸襟。

澄海楼

作者:明 张时显

沧溟极目水连云,秋色遥看已半分。潮拥高城浮蜃气,剑横绝塞闪龙文。晚风落日秦王岛,夜月飞涛姜女坟。万里灵槎无计借,乘闲且自狎鸥群。

张时显,是明代江西南城人,曾任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编撰过《山海关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扩建孟姜女庙,今天姜女庙的规模就是那时奠定的。这首老龙头观景诗,展示了老龙头秋天的独特风光。好一份闲情,好一派秋色,老龙头之美尽在其中。

澄海楼

作者:明 朱国梓

戍楼尽处接危楼,一槛凌空万象收。云水迷离潮汐古,沧桑泡幻见闻愁。平时游览多忘返,今日相逢怕遇秋。破浪乘风乏舟楫,安能歌啸不持瓯。

朱国梓,明代前屯卫(今辽宁兴城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任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十六年任永平道。诗人在战争风云密布,多事之秋登临澄海楼,感觉与以往大不一样。尽管澄海楼依然高高耸立在海边,眼前景色依旧,但给人的感觉却多了“迷离”与“愁、怕”。诗作反映了作者惆怅彷徨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了老龙头作为游览胜地的兴衰与时局的密切关系。

清代原建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镌刻了清代诸帝的部分《澄海楼》诗。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全部被外国兵砸毁,连澄海楼也被毁于一旦。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御碑亭为重檐四角亭,原是清代乾隆十九年山海关知县钟和梅所建。清代乾隆皇帝曾四次回盛京祭祖,往返经山海关每次必到老龙头,登澄海楼赋诗,御碑所刻的乾隆题诗是乾隆八年到十九年所题的三首长诗。“一勺之多”碑是明天启五年(1625年)山石道刘永基题写,天启六年(1626年)海运同知王应豫勒石立。

“一勺之多”出自《中庸》之《博学》,“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意为:现在看到的水,它开始只有一小勺那么多,等到它聚积成深广难测的大水,鼋、鼍、蛟、鳖生活在里面,各种物产资财繁殖在里面。

这门大炮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老龙头后,英国军队放臵在老龙头长城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军匆忙撤走,这门大炮遗留在这里,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见证,教育中国人民时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清代诗人刘文临曾写了一首《哀澄海楼》,通过对“澄海楼”的凭吊,对老龙头凄凉景象的描写和对澄海楼昔日辉煌的追叙,控诉了八国联军践踏老龙头的强盗行为,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1954年4月21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同志曾来到老龙头遗址上,站在这门大炮前,讲述旧中国任人宰割的惨痛历史,教育大家要为新中国而奋斗。

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年,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15000余人,修永平、界岭等32关。在老龙头上修筑了明长城东部第一关——南海口关,位居山海关长城十大名关之首。此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小。明天启二年(1622年)为防女真西进,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南海口设龙武营。明末,出于战略防守的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在龙武营的基础上增设南海口营,隶属天津水师镇。南海口分防汛守,有老龙头、南海口、秦皇岛、白塔岭等4处。从老龙头起,向西30公里到北戴河金山嘴,均设土墩台,派员驻守。

此后,历经300多年海风扬沙成丘,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丈高,人们找不到南海口关了。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门关”是南海口关。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清除滨海长城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重见天日。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竖有多通石碑,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了这块“天开海岳”碑。

“天开海岳”四个字把山海关的地理形势作了高度概括。此碑妙在“开”字一用。“开”可作“开创”解,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的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开”也可作“开拓”解,意为老龙头的海山美景在天地豁然展开。也有说将“开”字引申为“造”,意为:大自然之伟力造就了大海紧依大山的雄险地形,实在令人惊叹!

这块碑很古老,虽无落款,但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它“薛礼碑”。据史书记戴:唐太宗多次筹措东征高丽,因征途遥远,“馈运不济”,故在出兵之前,先运粮于临渝关和营州(今朝阳)。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率师亲自东征,从洛阳到渝关。在辽东督战不力,回营州,听说太子李治来迎,唐太宗就飞骑入渝关,与太子相见于临渝宫。唐太宗多次整兵东征,均末获胜,直到薛仁贵(即薛礼)东征,才取得胜利。山海关关于唐太宗东征的传说很多,其中以薛礼东征,在此立“天开海岳”碑的故事,传诵古今。

1984年9月,经专家鉴定为唐碑。碑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碑身无碑帽,碑顶为弧形,字体为正楷粗犷、浑重,背面无文字等。碑文是赞美景色的,这就足以证明老龙头作为游览名胜是从唐时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1900年英国侵略军占领了老龙头以后,见“天开海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十人挖碑座,用几匹马拉碑身,折腾了一天,才把它拽倒。可从这以后,神异的事情出现了。每天晚上,夜空里伸下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无影无踪。如此几夜,英国营盘里人心惶惶,最后不得不按东方的礼节烧香磕头,恭恭敬敬地把“天开海岳”碑重新树立起来。后来,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军撤走前,又把这块碑拽倒在海滩上。直到1927年张学良将军来到这里,发现倒地的石碑,马上派人把他树立起来。他说,我树立起来的不仅仅是一块“天开海岳”碑,而是中华民族不让外敌欺辱的堂堂尊严。至今这“天开海岳”碑历尽人间沧桑,巍然不动,成为老龙头历史的见证。

这是明万里长城唯一建在海中的敌台。又称“靖卤一号敌台”。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可住兵、屯武器、观察敌情和防御。

“靖卤台”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应元始建,初为实心敌台。隆庆初年(1567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奉旨北调坐镇蓟镇长城,并自居庸关至山海关的1200华里的蓟镇长城上修筑敌台1017座。隆庆四年(1570年)把这座实心敌台改建为空心敌台。因这是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座敌台,称为“敌台之始”,戚继光亲自命名为“靖虏台”,后改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敌虏”的“虏”。顾名思义:一是指海水平静,二是指平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意义。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万里长城的龙头——入海石城上了。这是明万历七年(1579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派参将吴惟忠增筑的。据《山海关志》记载:嘉靖四十三年(1564)春正月,蒙古侵犯,关门戒严。“时海冰坚且阔,兵部分司主事商诰先期督凿,复冻如初。至是,敌果趋海口潜渡,忽冰解,惊退。又攻旱门关,甚急,诰督军力却之。”这种现象说明了海防的重要性,也是增筑入海长城的主要缘由。

入海石城的建筑结构独特,它巧妙地利用了山海关古陆中的老龙岗脉岩为基,以石块夹砌其间,找平后,上面叠筑起九层的花岗岩巨石。这种将自然山岩与人工砌体合二而一的作法,不仅省工、省料、省力,而且基础坚固。特别是把长城直插进海,截断了敌人从陆地或浅海绕过长城进犯的通道,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这里陈列的巨型条石,就是当年入海石城所用的基础石。每块条石边角整齐,最长的2.6米,最重的达3吨。为了使入海石城经得住海浪的冲击,在条石的四面凿有马蹄形凹糟,相邻两块石槽连接形成“燕尾槽”。槽内再浇铸白矾、松香、铁末臸成的凝固剂,待溶液凝固后整片基石就牢牢的粘连在一起了。这种榫卯的建筑结构,是隋代就已经研创出来的水下建筑工艺——银锭铁榫法。正是这种集天工于本体的精湛、高超的建筑工艺,使入海石城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中海上长城的精品、长城建筑的绝品。令世人惊叹不已!

现在就请您站在入海石城的最前端,领略一下长城与大海握手的奇观吧!宁海城是万里长城军事防御建筑中唯一的一座海堡城。它自身就是一座防御功能齐全的军事建筑群。在宁海城中,既有军事指挥机构——守备署,又有驻扎军队的龙武菅,还有作为下级指挥官的把总署官邸,并附有依托神灵护佑的龙王庙,关帝庙等建筑。最早的宁海城范围较小,城墙为夯土结构,用来驻扎守关军队,屯聚粮草军械。后来,弘治十一年副都御使洪钟、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都加以重修,壁垒森严。天启年间,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在这里首建龙武营,操练水兵。管理潮河港的户部分司主事也驻在这个城中。

明崇祯六年(1633年),巡抚杨嗣昌扩建老龙头南海口关城,定名“宁海城”。即为现在宁海城的雏形。占地87亩,城高8米,厚4米,周长900米,平面形状为矩尺形,北面、西面各设一门,门上建有箭楼,东墙外侧与长城相连,并有二段向外突出的半弧形,设有马面,建有铺房,与靖虏一号敌台、王受二号敌台成犄角之势,凸显了滨海长城的防御作用。

但令人可惜的是,这些建于明代的军事建筑群,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老龙头的炮火中遭到毁坏,并由英军强行霸占,修建了驻扎军队的兵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撤走。全国解放后,—直由驻关部队驻防。

为恢复宁海城军事防御建筑原貌,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历史景观。1992年,秦皇岛市委做出复原其原貌的决定,在山海关区委、区政府的主持下,于3月正式动工,6月初竣工,建筑总面积323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龙武营军官房、士兵房、伙房、碾房、粮仓、牢房、马厩、戚继光兵阵陈列室以及守备署、把总署、显功祠、龙王庙等。

龙武营是明代驻防老龙头的水师营。

明代后期,后金政权向西方步步进逼,朱明王朝在辽东的战事节节失利,丢城失地。战略要地山海关已成明王朝的最后一道屏障,“国家将全部精神尽注山海。”老龙头的陆海防御尤为重要,朝廷海运辽东的军需物资全部由山海关老龙头马头港及附近港口转运,鉴于这种情况,明王朝于天启二年(1622)钦命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孙承宗亲临山海关督师。在老龙头设龙武营,训练水军三个营,编臸900人,巡逻觉华岛(今兴城市菊花岛)以西至滦河口以东的海面,防范与打击敌船活动。更有捍卫军需转输港,并兼护航的使命。到明崇祯六年,巡抚杨嗣昌再设龙武营。

龙武营分前、后两院和生活区,是一组反映明代军营风貌的群体建筑,为仿明代小式硬山砖木结构的建筑。

前院有正房18间,西9间为士兵住房,士兵房采用北方的建筑特点,砌对面大通炕。当年的龙武营士兵每人一个腰牌,上面写有所属部队的编号、年龄、住址、相貌特征等等。做为士兵进出营地的通行证,兼作供给军粮之用。

东9间为军官宅院。进深二间,每三间一处,分为百总带家眷住房、下级军官单身住房和健身房、练功房等。

后院正房18间,分别是戚继光兵阵陈列室和丁口宅。

在戚继光兵阵陈列室门前的这副楹联可谓是对戚继光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肝胆存天地戚家军兴驱倭海曲,浩气贯古今纪效书传练兵蓟门。

这副对联讲的是戚继光及其他率领的戚家军,在东南沿海一带围剿倭匪的功绩与日月同辉、大地同在;在蓟镇戍守边关中,效力整肃,治军有方,不但使北部边关太平无事,而且将其主要的军事思想和治军方略辑录在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存,使之永垂不朽。

戚继光是我国古代十大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在戎马一生中,积多年的实战经验,在任蓟镇总兵期间,创造了一套独到的营阵。室内陈列的戚继光四种兵阵就是按其所著《练兵实纪》中车、骑、步、辎营阵缩小复臸的。

丁口宅,东西厢房各三间。“丁口”,顾名思义,“丁”即是兵,“口”就是家眷。现在恢复两个丁口之家,反映的是当年戍边兵丁的生活实况。明代的兵臸打破了历代兵臸的成规,在戍边的兵丁中,征调部分带家眷的服役,并采取终身为兵的世袭臸度,并兼有屯田的使命,生活自给自足。

院内陈列的是入海石城的基石。是1987年春重新修复老龙头长城时,打捞出来的入海石城基础石原物。因在海中多年浸泡,石上满布贝壳。

两侧陈列的大铁锚,是复臸的明代防守老龙头要塞的龙武营水师战船所用。生活区在龙武营的后部,是明代海军军营生活的一个缩影。

水井、粮仓、伙房均是当年驻守在老龙头龙武营官兵生活的必须。打典是集合官兵,用饭的信号。马厩是当年龙武营、守备署饲养战马的地方。而牢房主要是用作囚禁违犯军纪或不法行为者。

在封建社会,习武者和军人都非常崇拜武圣人关羽,封建统治者也大肆宣扬关羽的忠义,在龙武营的生活区也建有一座关帝庙。

守备在明代是防守一城一堡的长官,在清代系正五品武官,署中陈设为明代形臸。守备署建在龙武营的西侧,建筑仿明代大木硬山建筑,四进封闭式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是照壁、署门、仪门、正堂、议事厅、后宅。占地面积321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3平方米。

照壁是守备署中轴线上的最前端建筑物,长10米,高4米,正面砖刻“为国干城”四字,其中的“干”字指盾,“干城”就是既能安外又能卫内。背面所刻“壁垒森严”四字指的是老龙头的军事防御坚固,戒备严密。

署门门前的一对石狮象征府邸的威严。署门两侧各站立一手持兵刃的卫士,守卫守备署。仪门是守备署的第二道门,也称做垂花门,是当年守备以礼迎接贵客的场所。西厢房三间为军士房,是负责守卫守备署的军士居住的场所。

正堂是守备部署军事,调兵遣将的地方。正中坐的即守备。两侧各站立二名卫士,背后的绘画是按明清时武官品级所绘的图案。守备之名始于明代,正五品武官,辖官兵一千有余。明代前期,并无守备一职,那时中央军事力量主要有五军都督府、上直卫、京营三大部分;地方军事力量统于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各地皆立卫所,最多时共设卫547,千户所2593,每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到明代中后期,才出现守备官职,有中军守备,掌印卫守备等。清代仍沿用明代兵臸。

议事厅的建筑规格与正堂相同。所谓议事厅就是作为研究军情,决定军务的地方。正中座的为守备,两侧是其统领下的文武官员。书房是守备读书,写诗作画兼会客的场所。后宅是守备家眷的房间,分为寝室和外室。

把总署位于澄海楼北,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五正六厢,附平房2间。署内陈设为明代形臸。

把总官职始于明代,武职。明代把总是营以下部队的指挥官或教练官,清代把总为正七品,驻守一城一地,下辖兵士449人。

显功祠位于把总署西侧。古建筑原在山海关城内,主要是表彰对山海关建城守城有功的重臣名将。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276年间,明王朝为巩固其封建统治,始终本着“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在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筑起了一道万里长城。中后期由于东北女真族的崛起,山海关成了民族冲突的咽喉要塞。因此,明王朝屡派重臣到此筑城戍边,构筑了中外驰名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现显功祠内立有徐达、戚继光、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朱梅、杨嗣昌等7位明代戍将的塑像。

请看门前的楹联:

筑雄关与天齐貔貅飞镝开拓朱明帝业,修障塞长万里披肝沥胆捍卫一统江山。

楹联的意思是:明代开国的文臣武将们,率领着英勇无比的军队南征北战,修关筑城,开创了朱明王朝的统治大业;呕心沥血,风餐露宿地构筑万里长城是为了巩固得来不易的统一国家政权和每一寸土地。

大家请看,将台内的武将塑像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就是明蓟镇长城关隘图。明代在蓟镇防务吃紧的情况下,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抗倭名将戚继光奉调北上。隆庆二年(1568)五月,升任蓟镇总兵,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宜,至万历11年(1583年)历时16年。他在蓟镇长城沿线(自昌平西,至山海关南海)增筑敌台1017座,修筑老龙头入海石城,在险要地方修筑长城复线,增筑烽墩,使一千二百里长的国防线面貌改观。起初,守边军队军纪差,战斗力不强。戚继光请求朝廷批准调浙江兵三千到这一带。☆☆浙江兵一到,在郊外接受训练,正值天降大雨,“自朝至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传说,山海关区的七星寨村原名“戚家寨”,曾驻浙江兵。石河两岸的将军台和操练营旧址就是当年戚继光练兵的地方。戚继光对边军进行了整顿,创立了东营、马营等编臸,修整和装备了新的精锐器械,积储了钱粮,淘汰了一批不中用的将官,采用了各个兵种相互配合的新战术,大大振作了士气。

戚继光在任期间,经常巡视蓟镇长城防线。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是当年的教军场,他在这里设营驻扎,点将操练兵马。前面的八卦阵相传就是戚继光,为训练士兵和排兵布阵所建。戚继光治军严格,他对属下军官提出26条要求,强调为将者必须正心术,立志向,明生死,辩利害,做好人,坚操守,宽度量。他说:“古人所谓,武臣不惜死,文官不爱钱,天下太平矣。”蓟镇的总兵衙门虽在三屯营,可是戚继光却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他这种清廉自律、为国家操劳的精神,令人敬仰。

【海神庙】

如果说长城带给了我们阳刚之美,那么老龙头西侧伸入大海之中,具有婉约之美的就是海神庙。

此庙的修建,与古代海运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明清两代,老龙头西面有个繁荣的潮河港,帆樯林立,岸上的水手熙熙攘攘。为了祈求海上平安,老百姓常把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寄希望于神灵的护佑,相继修建了海神庙、天后宫、龙神庙和北海神庙。这四座庙,1900年遭到八国联军以及后外国驻军的破坏,逐渐冷落萧条,解放后仅存遗址。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海神庙,于1989年重建,是明清时期沿海四座庙宇的“集粹”。此庙坐南面北,由北依次为四柱三楼牌坊、三孔石桥、山门、正殿(海神殿)、诗碑游廊、天后宫、栈桥、观海亭等。由古建专家孙大章先生主持设计。

牌坊位于庙宇最北面,高8米,宽11米,为汉白玉石砌基,上饰琉璃瓦顶。牌楼悬有木刻匾额两块,正面曰:“安澜”,出自清嘉庆皇帝的《北海神庙》诗,取“海不扬波”之意,象征天下太平。背面曰:“伏波”,意思是:安定。抑臸大海波涛,确保海上安全。经过三孔石桥,我们来到了山门。这是一座古典式拱门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门前左右树立幡杆两根,高13米,上带吊斗,悬幡两面,是庙宇致远的一个标志。山门上书“海神庙”,是现代著名中年书法家杨再春所写。两厢的塑像为门神,左为“天应”,脚踩蛤蜊精。右为“天佑”,脚踏海螺精。金刚怒目,狰狞而庄严。传说,他们是道教北海海神广泽王的守护神,任务是辟邪除恶。

进入山门,左右有钟、鼓楼各一座。钟楼内悬八卦钟一口,高95厘米,直径80厘米,重400公斤。“八卦”相传为伏羲氏所画。鼓楼内悬皮鼓一面。庙内都有晨钟暮鼓之说。清晨敲钟,夜晚击鼓,钟鼓声伴着朝霞暮霭回荡于海面。

院内中间设香炉,两旁设“龙马”,“乘黄”石雕各一座。“龙马”的传说源于明朝陈仁锡所著《潜确类书》,“龙马者,神马也。河水之精。高八尺五寸,长颈,胳上有翼。旁有垂毛,鸣声九音。有明王则见。” “乘黄”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说:“白民之国有乘黄。其状如狐,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另外,在《汉书。礼乐志》应劭的注释说:“乘黄,龙翼而马身,黄帝乘之而仙”。这也是龙马之属。

在海神庙内的第一重殿宇,便是海神殿。海神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歇山式砖木结构,有前廊后厦。殿门上方悬有乾隆御笔的“汇溟宁宴”匾,意为:众水汇合的大海安宁平静,象征国泰民安。

两旁的木臸楹联是:翕受奠坤维澜安拱极;灵长资坎德派演朝宗。此联也是出自乾隆御笔。意思是汇聚容纳大水奠定了陆地。海不扬波环卫着北极星;海神以他的资格名望掌管着北方,使江河百川都来朝拜。其内涵是用大海、海神来做比喻,要各方各地都来维护皇帝的统治,像百川入海那样都向皇帝朝拜进贡。

殿内供北海神广泽王坐像,侍者立于两旁。《北堂书钞》引《太公金匮》说:“四海之神,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句芒,北海之神曰玄冥,西海之神曰蓐收”。唐代天宝十年,唐玄宗封四海龙王,即东海为广德王、南海为广利王、西海为广顺王、北海为广泽王。这里供奉的为北海之神广泽王玄冥。

两厢各有站班像四尊,左排为赶海夜叉、顺风耳、风婆、雨神;右排为巡海夜叉、千里眼、电公、雷母。

前殿后门上悬匾一块,额为“风平浪静”。两旁楹联为:“五湖四海皆是我;九江八河一家人。”这是原来北海神庙的联额,为近代人所作。

两侧有游廊可通向天后宫。

游廊两厢各镶卧碑五块,内容为历代皇帝和名人志士咏颂大海和谒庙的诗文。这里有现代极少见的魏武帝曹操写的《观沧海》;有北齐大臣祖珽写的《望海》;有隋炀帝驻跸临渝宫时写的《望海》;,有唐太宗亲征辽东路上写的《春日观海》;有明代书法家萧显写的《海》;还有明中叶大筑边墙的洪钟写的《南海口诗》;也有清代临榆县令萧德宣写的龙神庙求雨诗......

这些诗从不同角度歌颂大海,也反映了老龙头所在的碣石地域,历史文化之悠久。

天后宫是海神庙的第二重殿宇,两层,为歇山重檐砖木结构建筑。殿内一楼供天后娘娘塑像,两旁侍女侍立。两厢陈列龙仪蟠、蟠龙棍、金瓜、钺、斧、朝天镫、刀(抓印)、方天戟、月牙铲等“銮驾”18种,这些“銮驾”本是封建帝王出行的仪仗。皇帝用全副,后妃用半副。这里按后妃规格,陈设的是半幅“銮驾”。两侧的“回避”和“肃静”牌,更显示了“天后”的威严。

天后,是北宋兴起的女性海神。传说,她本是宋代福建莆田人林愿的小女儿,叫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北宋雍熙四年(988年)。她天生不会说话,自幼神通广大。云游岛屿之间,在海上搭救遇难的船只,并能降服妖魔,消灾灭疫,为人治病,成为航海保护神。沿海渔民百姓感激她的恩德,便修庙供奉。民间叫她“妈祖”,南宋封她为“灵惠夫人”,元朝封她为“感应神妃”,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她为“天后”。从此,供奉她的庙宇便称为“天后宫”,俗称她为“天后圣母”或“海神娘娘”。南方或海外多称为妈祖庙。

一楼正面上悬匾额“盛德在水”,配有楹联:“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流芳”。这里的“历数朝受封典”是指上述天后的称号是经过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逐渐形成。

在二楼内塑有吕洞宾、张果老、荷仙姑等八仙群像。传说“八仙过海”就是从这里启程的。关于“八仙”的传说,几乎传遍全国,特别是沿海各地,几乎家喻户晓。

传说,铁拐李(姓李名玄)得道,度钟离权,权度吕洞宾,二人又共度韩湘、曹友、张果、蓝采和、何仙姑,分别成道,成为八仙。一日,他们赴蟠桃大会。归途各踏自己宝物渡海。有龙子喜爱蓝采和所踩的玉板。想夺走,于是引起大战。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溃。请天兵来助,后得观音和解,才各自离开。另一种传说是:八仙过海时,吕洞宾倡议,不得乘云而过,须各以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过。于是铁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过,韩湘子以花兰投水而渡;吕洞宾以萧管投入水中而渡;蓝采和以拍版投水而渡。其余张果老、曹国舅、汉钟离、何仙姑等亦以纸驴。玉版、鼓、竹罩投水中而渡。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出天后宫南门,在南门檐下,刻有两首七言律诗。一块是出自乾隆皇帝御笔,原先立在北海神庙。另一块则是嘉庆十年,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写的北海神庙诗。

在天后宫南门上悬有两块巨匾,一楼的“珠宫涌现”,原匾是乾隆九年(1744年)御笔亲题。这里三面环水,八面来风,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当云雾缭绕或烟雨濛濛,海神庙若隐若现好似瀛洲仙境,因此乾隆皇帝比喻为“珠宫涌现”。二楼的“万里波澄”,原匾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书,对海不扬波的景色作了高度概括。

旁边楹联: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出自北宋赵抃《次韻孔宪蓬莱阁》中的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大海的广阔和气魄。过栈桥便到达了海神庙最南面的建筑——观海亭。亭子八角外展,古朴端庄。亭名“观海”二字为古建专家孙大章书写。亭子里面这块“四海永清”匾为雍正皇帝御题,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的良好祝愿。放在这里与前面的“汇溟宁晏”、“安澜”、伏波”遥相呼应,构成当年修建“海神庙”、“天后宫”的中心思想。意在乞求神灵保佑大海安宁,江山永固。

臵身亭中,四面皆水,东望“姜女坟”,西眺秦皇岛,天水相连,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不知您是否有“飘然欲仙”之感。

在观海亭向西望,海滩绿树中的几幢建筑就是1900年的英军营盘遗址。1900年,英、法、美、德、意、日、俄、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八国联军10月1日,英军占领了海防军事重地老龙头。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第九条规定允许由北京黄村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十二处分兵驻扎联军军队。自1902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在山海关南部沿海相继建立了六国军营。萧庄南面“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湾村北有法国营盘;小湾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东面至宁海城有印度兵营,当地群众叫它“英下邦”(附属国);英军军营建在宁海城内外,以后又合并了德军军营,成为各列强军营中,建筑最大的一处,占地二平方公里,常驻人员四、五百人。此处的几幢建筑就是当年的部分英国营盘遗址,他们占据达40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撤走。

游客朋友们: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这座昔日的海陆军事要塞,以其壮丽的风光、独特的历史地位,已成为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地。2008年7月30日,奥运圣火的传递仪式在老龙头长城举行,古老的长城上飘扬着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奥运旗臶,长城精神又增加了一段难忘的和平乐章。令所有炎黄子孙为之震撼、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老龙头导游词 篇8

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万里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奔驰腾跃在华夏大地。它从遥远的西部戈壁一路飞腾而来,穿越河川大漠,骄傲地把头在此伸进滔滔渤海之中,形成龙头入海之势,搅海翻浪,戏水浴日,这便是您将要游览的明代长城东部起点、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唯一入海处——老龙头。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的临海高地,依山襟海,长城耸峙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气势之大,海岳天开,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我国最具权威的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来赞美、评价山海关长城,其中老龙头长城功不可没。这里的入海长城、滨海长城与天下第一关段的*原长城以及角山一带的山地长城、三道关的山谷长城、九门口的河道长城,一起组成了*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是明太祖朱**为了抵御元朝残余**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老龙头历经明清两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终明一代,它是严密的海陆军事要塞,清代顺治至**时期则是观海览胜的佳绝处,自1840年以后直至1945年**投降,老龙头重又担负起抵御帝国**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建筑,使老龙头具有万里长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军事功能。

现在对外开放的老龙头景区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这里有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以及现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兵营。

沿着脚下的马道缓步登城,一幅绚丽的长城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逐一欣赏,慢慢品味。

老龙头导游词 篇9

老龙头导游词 1/14 老龙头导游词

大家每年都会出来旅游,有句话应该听说过吧,入境广州观车头,飞抵桂林观山头,游览北京观墙头,求仙秦皇观龙头。今天我们就参观一段世界上唯一的海上长城,也是现今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好了,等车停稳了,大家带好贵重的物品随我下车,(注:集合的时间,这里有两个出口,要原路返回,不要坐汽艇,不安全,不要买小商贩的东西,没有质量保证)

(进门内)老龙头是明代一座严密的军事 防御体系,到了清朝失去了它的作用,成了帝王将相登楼观海,吟诗作赋的场所[龙武营]我们现在就进入了当时驻守老龙头的龙武营士兵生活的场所。(包括碾房、粥房、水井、牢房、粮仓、云牌、关帝庙)

我们现在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大家都知道长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来攻打的--除了云梯。(讲解怎样用云梯攻打长城)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讲解巢车的用途)。我们一会可以去兵器室去参观一下当时攻打长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缩微版。现在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铺,那么比他们官职大一点的百总的住宿条件是什么样子的吗?好那我们这边走。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的百总住宿的地方。现在我们看见的这艘水泥战船是明朝时期海战战船的缩微模型。现在我们可以去参观一下兵器室。看看古代士兵是如何攻城和守城的!(讲解兵器室兵器的作用)

[辕门]辕门的辕是什么?辕就是车辕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幸,狩猎,在外面搭营帐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子,叫辕门。所以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戏剧故事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的。起初确实是用战车车辕作门,后来就变了。这里的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兵营或者地方高级官署前面用栅栏围护,栅栏口的门也叫做辕门。好了走出辕门也就走出了龙武营了。

[将台,校军场]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11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16年,防守山海关南海到北京昌平境内1200里长城。他常巡视老龙头,在这里宿营驻扎,点将操练兵马。请看,这员武将塑像就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是明蓟镇长城关隘老龙头导游词 2/14 图。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效校军场。戚继光将军真正的兵部衙门设在三屯营。可是他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北驱弛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他这种为国操劳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这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这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大摇大摆的接受两边的群臣的顶礼膜拜。如今老龙头景区已经向全世界开放。每年有近两百万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观光。

[澄海楼]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苍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后来,万历39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曾经叫过知圣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

[澄海楼匾、楹联]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督师蓟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他这个内阁大学士胸怀和带还一样宽广,装着万里江山。

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

[匾]元气混芒,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

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皇帝顺手拈来,可见他读的书还不少呢。

[澄海楼一楼]

现在,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可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一定到这里来?一来是观看老龙头导游词 3/14 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这里来抬抬龙头。

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

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14年,大将军徐达选择这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战略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

欲观龙头景,更上一层楼。

[澄海楼楼上]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

190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这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这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

楼前楼侧

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皇帝的诗选。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开”字用的最好,可以做“开创”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成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开”也可作“开拓”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天地间展开。怎么讲怎么有理,怎么讲怎么有味。老龙头导游词 4/14

这块古碑很古老,专家鉴定是唐碑,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薛礼碑”,虽然跟“薛礼(仁贵)”不一定有关系,但也反映了大致的年代。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现在至少也有一千年了。这块碑是赞美景色的,足可以证明老龙头成为游览名胜已有一千多年。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可是从这以后每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传说总是传说,事实是1927年张学良将军来到这里,发现倒地的石碑,马上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靖卤台

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

嘉庆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这个台。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平静,一是平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意义。

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可以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可以向外射击。如果您想了解敌台的构造或眺望远方。不过楼梯狭窄请注意安全。

[入海石城]

明万历七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将军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这是伟大的创造。戚继光早年在山东蓬莱修水城,北门修在海边,大船从城门进入。这里则是把长城插进海里,使龙头入海辟风斩浪。这两处奇观都是戚继光将军的杰作。

请看这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条石边缘用铁水浇铸连在一起,这样叠上了九层,工程多么艰巨!摆在这里的花岗岩条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体不变,多么坚固。人们常用花岗岩脑袋形容顽固不化,是有道理的。

[大炮]

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老龙头导游词 5/14 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匆忙撤走。[南海口关]南海口关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是真正明长城的第一关,按顺序说第二关是南水关,第三关才是天下第一关。南海口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小。明朝末年,出于防守的战略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以后经历300年海风扬沙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米高,人们就找不到南海口关了。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们关是南海口关,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清除滨海长城的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再见天日。

[土墙遗址]1988年重修宁海城时从土中挖出来的,全为夯筑,外不包砖。有人说,这是宁海城西门的内瓮城;有人说,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关的一段土墙。

[铁门关]请看这个城门不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也不是中国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开凿的。1901年《辛丑条约》以后,山海关城南有六国营盘:萧庄南面有“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弯村有法国营盘;小弯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另外还有德国营盘和印度营盘,当地群众叫它“英国下邦”(附属国)宁海城里是英国营盘。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经过英国营盘,英国士兵不让过。意大利兵就拆墙,把这里的长城挖成了一个大窟窿,这样到海滩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墙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铁皮的门,所以群众叫它铁门关。

再往前走就是海神庙。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我们去参观一下大概半小时到车上集合!老龙头导游词 6/14 lAO LONG tou' dAO YOU CI Da jia mEI NIAN du Hui chu LAI lUU YOU,yOU Ju Hua ying gai ting shuo Guo ba',Ru Jing gUANG zhou guan che TOU,fei dI Gui LIN guan shan TOU,YOU lAN bEI jing guan QIANG TOU,QIU xian QIN HUANG guan LONG tou'。jin tian wO men' Jiu can guan YI Duan Shi Jie Shang WEI yi de' hAI Shang CHANG CHENG,yE Shi Xian jin Wan lI CHANG CHENG de' dong Bu QI dIAN,hAO le',dENG che TING wEN le',Da jia Dai hAO Gui Zhong de' Wu pIN SUI wO Xia che,(Zhu : JI HE de' SHI jian,Zhe lI yOU lIANG Ge chu kOU,Yao YUAN Lu fAN HUI,BU Yao Zuo Qi tING,Bu an QUAN,BU Yao mAI xIAO shang Fan de' dong xi',MEI yOU Zhi Liang bAO Zheng)

(' Jin MEN Nei)lAO LONG tou' Shi MING Dai YI Zuo YAN Mi de' jun Shi FANG Yu tI Xi,Dao le' qing CHAO shi Qu le' ta de' Zuo Yong,CHENG le' Di WANG Jiang xiang deng LOU guan hAI,YIN shi Zuo Fu de' CHANG sUO [ LONG wU YING ] wO men' Xian Zai Jiu Jin Ru lIAO dang SHI Zhu sHOU lAO LONG tou' de' LONG wU YING Shi bing sheng HUO de' CHANG sUO。(bao Kuo nIAN FANG、zhou FANG、SHUI jING、LAO FANG、LIANG cang、YUN PAI、guan Di Miao)

wO men' Xian Zai Kan Dao LI wO men' Jiao Jin de' Zhe ge' MO XING Jiao Zuo YUN ti。Da jia dou zhi Dao CHANG CHENG Shi Bu RONG Yi Jie Yong Wai Li LAI gong dA de'--CHU le' YUN ti。(JIANG jIE zEN Yang Yong YUN ti gong dA CHANG CHENG)LI wO men' Jiao yUAN de' Shi CHAO che(JIANG jIE CHAO che de' Yong TU)。wO men' YI Hui KE yI Qu bing Qi Shi Qu can guan YI Xia dang SHI gong dA CHANG CHENG de' wU Qi JI wU Qi de' MO XING suo wei bAN。Xian Zai ne',wO men' KE yI Kan YI Xia dang SHI LONG wU YING de' Shi bing Zhu Su de' Di fang',Da jia Kan Dao le' Shi bing Shui de' Shi Da tong pu,Na me' bI ta men' guan ZHI Da yi dIAN de' bAI zONG de' Zhu Su TIAO Jian Shi SHEN me' Yang zi' de' ma' ? hAO Na wO men' Zhe bian 老龙头导游词 7/14 zOU。wO men' Xian Zai Kan Dao de' Jiu Shi gUAN Yi bAI Ge Shi bing de' bAI zONG Zhu Su de' Di fang'。Xian Zai wO men' Kan Jian de' Zhe sou sHUI NI Zhan CHUAN Shi MING CHAO SHI qi hAI Zhan Zhan CHUAN de' suo wei MO XING。Xian Zai wO men' KE yI Qu can guan YI Xia bing Qi Shi。Kan kan' gU Dai Shi bing Shi RU HE gong CHENG HE sHOU CHENG de'!(JIANG jIE bing Qi Shi bing Qi de' Zuo Yong)

[ YUAN MEN ] YUAN MEN de' YUAN Shi SHEN me' ? YUAN Jiu Shi che YUAN zI。chun qiu Zhan GUO SHI qi,zhu HOU GUO jun XUN Xing,Shou Lie,Zai Wai Mian da YING Zhang Zhu Su,chu Ru kOU yANG qI lIANG che,sHI che YUAN zI xiang Dui,Xiang MEN de' Yang zi',Jiao YUAN MEN。SUO yI yI Hou,Li Dai jun YING de' MEN dou Jiao YUAN MEN。《 san GUO yAN Yi 》 lI de' lUU Bu YUAN MEN She jI,YANG jia Jiang Xi Ju Gu shi' YUAN MEN zHAN zI,dou Shi zHI zhong jun Zhang Wai de' YING MEN de'。qI chu Que SHI Shi Yong Zhan che che YUAN Zuo MEN,Hou LAI Jiu Bian le'。Zhe lI de' YUAN MEN de' Yang Shi Shi MING Dai de'。bing YING Huo zHE Di fang' gao JI guan sHU QIAN mian' Yong shan lan' WEI Hu,shan lan' kOU de' MEN yE Jiao Zuo YUAN MEN。hAO le' zOU chu YUAN MEN yE Jiu zOU chu le' LONG wU YING le'。

[ jiang TAI,Jiao jun cHANG ] MING Dai LONG Qing Er NIAN Zhi Wan Li 11 NIAN,MIN ZU ying XIONG qi Ji guang dan Ren Ji Zhen zONG bing 16 NIAN,FANG sHOU shan hAI guan NAN hAI Dao bEI jing chang PING Jing Nei 1200 lI CHANG CHENG。ta CHANG XUN Shi lAO LONG tou',Zai Zhe lI Su YING Zhu zha,dIAN jiang cao Lian bing mA。qING Kan,Zhe YUAN wU jiang Su Xiang Jiu Shi qi Ji guang。ta shen Hou QIANG Shang de' Di TU Shi MING Ji Zhen zHANG CHENG guan Ai TU。Zhe Zuo dIAN jiang TAI zhou WEI de' Kong Di Jiu Shi dang NIAN de' Xiao Jiao jun cHANG。qi Ji guang jiang jun zhen Zheng de' bing Bu YA men' She Zai san TUN YING。kE Shi ta jing CHANG hui ge Yue mA ben CHI Zai CHANG CHENG YAN Xian。ta xIE shi 老龙头导游词 8/14 shuo : NAN bEI qu CHI Bao zHU QING,jiang hua bian cAO Xiao PING sheng。Yi NIAN san bAI Liu SHI Ri,duo Shi HENG ge mA Shang XING。ta Zhe zHONG WEI GUO cao LAO de' jing shen',SHI zai' Ling REN Jing Pei。

lAO LONG tou' Shi MING Wan lI CHANG CHENG de' QI dIAN,Wei YU shan hAI guan CHENG NAN 5 gong lI de' bin hAI gao Di。MING qing lIANG Di Zhe lI Shi TUN bing Yao Sai,yE Shi Di WANG Jiang xiang,WEN REN Mo Ke Gua bIAO HAI Fu shi de' CHANG sUO。wO men' zOU de' Zhe TIAO kuan gUANG de' po Dao,YUAN Jiao Zuo mA Dao。sHOU CHENG de' bing mA Jiu Shi CONG Zhe lI Shang Xia de'。qing CHAO de' 5 Wei HUANG Di Gong 11 Ci LAI lAO LONG tou' XUN Xing,dang SHI Zhe TIAO po Dao Jiao Zuo Yu Dao,Dao zhong jian pu Shang HONG zhan,HUANG Di CONG HONG zhan Shang Da YAO Da bAI de' jie Shou lIANG bian de' QUN CHEN de' dING lI MO Bai。RU jin lAO LONG tou' jING qu yI jing Xiang QUAN Shi Jie kai Fang。mEI NIAN yOU Jin lIANG bAI Wan zhong Wai YOU Ke LAI cI can guan YOU lAN guan guang。

[ CHENG hAI LOU ]

qING Kan,Zhe Zuo Jian Zhu Jiu Shi CHENG hAI LOU,CHENG hAI LOU Zhu Zai lAO LONG tou' de' CHANG CHENG zhi Shang,Xiang cang LONG tou' Shang de' Yi ke MING zhu。CHENG hAI LOU de' QIAN shen Jiao Zuo guan hAI TING,Shi MING CHAO chu NIAN Jian Zhu de'。Hou LAI,Wan Li 39 NIAN 1611 NIAN shan hAI guan bing Bu zHU Shi WANG Zhi zhong Kuo Jian CHENG CHENG hAI LOU,yE CENG jing Jiao Guo zhi Sheng LOU / CHENG hAI Shi Da hAI CHENG qing,hAI Bu YANG bo de' Yi si'。

[ CHENG hAI LOU bIAN、YING LIAN ]

qING Kan,LOU dING Shang Gua zhe' de' Na Kuai bIAN “ XIONG jin Wan lI ”,Shi MING CHAO Nei GE Da XUE Shi jian bing Bu Shang shu Ji LIAO du shi sun CHENG zong sUO TI。sun CHENG zong xian Hou lIANG Ci Shou Ming du shi Ji LIAO Zhu sHOU shan hAI guan,Jian Li le' 老龙头导游词 9/14 feng gong wEI Ji。XIONG jin Wan lI bIAO Xian le' ta de' wEI Da jin HUAI HE LI xIANG Bao Fu。ta Zhe ge' Nei GE Da XUE Shi xiong HUAI HE Dai HAI YI Yang kuan gUANG,zhuang zhe' Wan lI jiang shan。

qING Kan LOU zhong jian de' Zhe Kuai CHENG hAI LOU de' bIAN Shi QIAN LONG 45 NIAN qing gao zong Yu bI qin TI,Pai guan YUAN CONG bEI jing zhuan CHENG Song LAI de'。

[ bIAN ] YUAN Qi HUN MANG,CHUAN shuo,tian Di Wei fen SHI de' Hun Dun zhi Qi Jiao Zuo YUAN Qi。YUAN Qi HUN MANG,Yi si' Shi MANG MANG Da hAI Jiu Xiang tian Di Wei fen SHI Na Yang MI MI meng meng。

YING LIAN : Ri Yao Yue HUA CONG Tai sHI,Yi si' Shi : Tai YANG Yue liang' de' guang hui LAI Zi YUAN sHI de' Zi RAN Jie。tian RONG hAI Se bEN CHENG qing Shi Song Dai WEN XUE jia su Shi de' shi Ju,QIAN LONG HUANG Di Shun sHOU nian LAI,kE Jian ta DU de' shu HAI Bu sHAO ne'。

[ CHENG hAI LOU yi' LOU ]

Xian Zai,wO men' Jin CHENG hAI LOU。CHENG hAI LOU BU Shi hEN gao Da,kE Shi qing CHAO kai GUO yI Hou,kang xi、yong Zheng、QIAN LONG、jia Qing、Dao guang wU Ge HUANG Di dou deng Guo Zhe Zuo CHENG LOU。ta men' CHANG Zai qiu dong zhi Ji,Dao guan Wai Ji zU,yOU SHI Shi chu guan,yOU SHI Shi Ru guan,jing Guo shan hAI guan Gong 11 Ci,YI Ci BU Lou。Wei SHEN me' YI Ding Dao Zhe lI LAI ? Yi LAI Shi guan Kan Da hAI,Er LAI Shi QIU Ge JI Li。LONG Shi CHUAN tONG de' HUANG Di Xiang zheng。Zhe lI Shi lAO LONG tou',WU Lun nA TIAO LONG dou xIANG Dao Zhe lI LAI TAI TAI LONG tou'。

qING Kan Zhe FU lAO LONG tou' de' Jian Zhu Fu YUAN TU

lAO LONG tou' Shi She hAI jIA jIAO,hAI BA 20 duo mI,XING Shi xIAN Yao。MING HONG wU 14 NIAN,Da 老龙头导游词 10/14 Jiang jun XU DA xUAN ZE Zhe lI Zuo MING CHANG CHENG de' QI dIAN,Shi yOU Zhan Lve yAN guang de'。Kan,lAO LONG tou' xi Mian,jIN ai SHI HE kOU yOU Ge CHAO HE gANG,Da CHUAN wANG LAI,bAO Zhang jun xu MIN SHI。CONG ji jIAO Zhu CHANG CHENG,ju gao LIN Xia。YAN zhe' qI FU de' qiu LING,CHANG CHENG wan YAN bEI Shang jIAO shan,XING Shi duo me' xIAN Yao。lAO LONG tou' jING guan qu bao Kuo QI Ge Bu fen' : Ru hAI SHI CHENG,Jing lU TAI、NAN hAI kOU guan、CHENG hAI LOU bin hAI CHANG CHENG、NING hAI CHENG HE hAI SHEN Miao。

Yu guan LONG tou' jING,Geng Shang Yi CENG LOU。

[ CHENG hAI LOU LOU Shang ]

QIANG Bi Shang Gua zhe' de' TIAO FU Zi Hua,Shi Jin jI NIAN zhong yang SHOU zHANG JI Shi Jie zhi MING Ren SHI LAI CHENG hAI LOU YOU lAN SHI,TI xIE de' shi CI Mo Ji。

1900 NIAN yI QIAN,QIANG Shang Gua de' Jin Shi HUANG Di de' TI shi。kang xi、QIAN LONG duo Ci LAI Zhe lI,Jiu HE Da CHEN guan hAI、yIN jIU Fu shi。Zhe lI de' TIAO An Shang,jing CHANG bAI zhe' WEN FANG Si bAO,YIN le' shi,Jiu xIE Xia LAI。Ju shuo,JI sHI Shi gua feng de' tian Qi,bo tao xiong yONG,Si Mian YANG sha,LOU chuang cHANG kai zhe',feng yE chui BU Dao LOU lI。QIAN LONG HUANG Di hui bI TI shi LIAN Zhen zHI dou BU Yong。Zhe lI de' “ hAI TING feng Jing ” de' Te dIAN,KE yI HE shan dong PENG LAI de' “ Bi feng TING ” xiang Pi mEI。

qing zhao QIAN LONG HUANG Di yI 《 CHENG hAI LOU 》 WEI TI de' shi yOU 51 sHOU,XING Shi duo Yang。QI zhong yOU qi pian Jin tI shi LIAN Ju,Shi QIAN LONG HUANG Di yU Shi CONG JI zhu Da CHEN yue Ding xIE Jin tI shi LIAN Ju,yI yONG hAI WEI zHU Yao Nei RONG,jin Yong yI sHUI Zi JI Dai sHUI Zi PANG de' Zi,WEI zHE FA 老龙头导游词 11/14 jIU san bei。QIAN LONG HUANG Di Si Ci deng CHENG hAI LOU yU Da CHEN yIN jIU LIAN Ju。

LOU QIAN LOU Ce

Da jia Zhan de' Zhe ge' Di fang',qing Dai yOU YI Zuo “ Yu shi TING ”,TING Nei xiang Wo bei,diao Ke le' qing Dai zhu HUANG Di de' shi xUAN。Dan 1900 NIAN ba GUO LIAN jun qin HUA SHI,dou gEI hUI Huai le',LIAN CHENG hAI LOU yE hUI YU YI Dan。

tian kai hAI Yue bei

MING qing SHI,CHENG hAI LOU Fu Jin CHENG TAI Shang Shi yOU Bu sHAO bei de',jing Guo ba GUO LIAN jun de' xI JIE,zHI Sheng Xia Zhe Kuai bei le'。tian kai hAI Yue Si Ge Zi bA lAO LONG tou' mEI jING Zuo le' gao Du Gai Kuo。“ kai ” Zi Yong de' Zui hAO,KE yI Zuo “ kai Chuang ” jIANG。Zhe Si Ge Zi de' Yi si' Shi lAO CHENG TOU hAI shan mEI jING tian Zao Di She,Shi Da Zi RAN de' Ci yU。“ kai ” yE kE Zuo “ kai Tuo ” jIANG,Zhe Si Ge Zi de' Yi si' Shi : lAO LONG tou' mEI jING Zai tian Di jian zHAN kai。zEN me' jIANG zEN me' YOU lI,zEN me' jIANG zEN me' yOU Wei。

Zhe Kuai gU bei hEN GU lAO,zhuan jia Jian Ding Shi TANG bei,dang Di QUN Zhong kOU kOU xiang CHUAN Jiao “ xue lI bei ”,sui RAN gen “ xue lI(REN Gui)” Bu YI Ding yOU guan xi',Dan yE fAN Ying le' Da Zhi de' NIAN Dai。JI sHI Shi TANG CHAO Mo NIAN Jian de' ba',Dao Xian Zai Zhi sHAO yE yOU Yi qian NIAN le'。Zhe Kuai bei Shi Zan mEI jING Se de',ZU KE yI Zheng MING lAO LONG tou' CHENG WEI YOU lAN MING Sheng yI yOU Yi qian duo NIAN。

guan YU Zhe Kuai bei HAI yOU YI Duan SHEN QI de' CHUAN shuo lI!xiang CHUAN ying GUO qin Lve jun Zhan le' lAO LONG tou' Hou,Kan Jian SHI bei Ao RAN Chu Li,hEN Bu shu fu',YU Shi Yong jI pI mA bA ta la dAO le'。kE Shi CONG Zhe yI Hou mEI tian wAN shang',Ye kong lI shen chu Yi zhi Da sHOU bA ying GUO Shao bing Yi bA zhua zOU。RU cI jI Ye,ying GUO guan bing Hai Pa le',Bu DE Bu gong 老龙头导游词 12/14 gong Jing Jing Di bA Zhe Kuai bei CHONG xin Shu Li qI LAI。CHUAN shuo zONG Shi CHUAN shuo,Shi SHI Shi 1927 NIAN zhang XUE LIANG jiang jun LAI Dao Zhe lI,fa Xian dAO Di de' SHI bei,mA Shang Pai REN bA ta Shu Li qI LAI。“ tian kai hAI Yue ” bei Dai bIAO le' zhong HUA MIN ZU de' zun YAN。

Jing lU TAI

Zhe Shi MING Wan lI CHANG CHENG de' WEI yi de' hAI Shang de' DI TAI。

jia Qing 44 NIAN(1565),shan hAI guan bing Bu fen' si zHU Shi sun Qing YUAN sHI Jian Zhe ge' TAI。Wan Li chu NIAN,Ji Zhen zONG bing qi Ji guang zHENG xiu CHANG CHENG,Zhu DI TAI 1017 Zuo,Zhe Shi Di YI Zuo,Ming MING WEI “ Jing lU TAI ”。“ lU ” zHI hAI sHUI,You qU XIE yin WEI DI lU de' lU。SUO yI,Zhe ge' TAI yOU lIANG CENG Yi si' : YI Shi sHI hAI sHUI PING Jing,YI Shi PING Ding DI lU。Yi MING shuang guan,Ge yOU Yi Yi。

DI TAI de' zHU yao gong Yong Shi FANG Yu gong Shi,KE yI Zhu bing、TUN wU Qi,guan CHA DI QING,HAI yOU Jian chuang,KE yI Xiang Wai She ji。RU gUO NIN xIANG LIAO jIE DI TAI de' Gou Zao Huo Tiao Wang yUAN fang。BU Guo LOU ti XIA zHAI qING Zhu Yi an QUAN。

[ Ru hAI SHI CHENG ]

MING Wan Li qi NIAN。Ji Zhen zONG bing qi Ji guang jiang jun Pai can jiang WU WEI zhong xiu Zhu le' QI Zhang Ru hAI SHI CHENG,Zhe Shi wEI Da de' Chuang Zao。qi Ji guang zAO NIAN Zai shan dong PENG LAI xiu sHUI CHENG,bEI MEN xiu Zai hAI bian,Da CHUAN CONG CHENG MEN Jin Ru。Zhe lI ZE Shi bA CHANG CHENG cha Jin HAI lI,sHI LONG tou' Ru hAI Pi feng zHAN Lang。Zhe lIANG Chu QI guan dou Shi qi Ji guang jiang jun de' JIE Zuo。

qING Kan Zhe lI CHEN Lie de' Ju XING TIAO SHI,Shi dang NIAN Zhu Ru hAI SHI CHENG Yong de' SHI Liao。老龙头导游词 13/14 Zui CHANG 2.6 mI,Zhong DA 3 dun,yE Jiu Shi 6000 jin。TIAO SHI bian YUAN Yong TIE sHUI jiao Zhu LIAN Zai Yi qI,Zhe Yang DIE Shang le' jIU CENG,gong CHENG duo me' jian Ju!bAI Zai Zhe lI de' hua gANG YAN TIAO SHI Zai hAI sHUI lI Pao le' 400 duo NIAN,XING tI BU Bian,duo me' jian Gu。REN men' CHANG Yong hua gANG YAN nAO dai' XING RONG WAN Gu BU Hua,Shi yOU Dao lI de'。

[ Da Pao ]

Zhe MEN Da Pao,Shi ba GUO LIAN jun qin HUA yI Hou ying GUO YING PAN Pao TAI de' Da Pao。ying GUO YING PAN Pao TAI de' Da Pao。ying GUO Zai lAO LONG tou' NING hAI CHENG Zhu bing 40 NIAN,Dao Di Er Ci Shi Jie Da Zhan Bao fa CAI cong MANG Che zOU.[ NAN hAI kOU guan ] NAN hAI kOU guan Jian YU MING Tai zU HONG wU NIAN jian,Shi zhen Zheng MING CHANG CHENG de' Di Yi guan,An Shun Xu shuo Di Er guan Shi NAN sHUI guan,Di san guan CAI Shi tian Xia Di Yi guan。NAN hAI kOU guan Nei Wai Bu tong Da Dao,WEI Li YU FANG sHOU,guan kOU Jiao xIAO。MING CHAO Mo NIAN,chu YU FANG sHOU de' Zhan Lve xu Yao,Yong tU jiang CHENG MEN dU Se。yI Hou jing Li 300 NIAN hAI feng YANG sha YAN CHENG dui ji de' sha tU yOU jI mI gao,REN men' Jiu zHAO BU Dao NAN hAI kOU guan le'。yOU de' Li sHI XUE jia CENG An TU sUO Ji Wu Ren WEI lAO LONG tou' dong bEI Mian de' tIE men' guan Shi NAN hAI kOU guan,ZHI Dao 1987 NIAN CHONG xiu CHENG hAI LOU,qing CHU bin hAI CHANG CHENG de' ji sha SHI,CAI sHI NAN hAI kOU guan Zai Jian tian Ri。

[ tU QIANG YI zHI ]1988 NIAN CHONG xiu NING hAI CHENG SHI CONG tU zhong wa chu LAI de',QUAN WEI Ben Zhu,Wai Bu bao zhuan。yOU REN shuo,Zhe Shi NING hAI CHENG xi MEN de' Nei Weng CHENG ; yOU REN shuo,Zhe Shi MING CHAO chu NIAN NAN hAI kOU guan de' YI Duan tU QIANG。老龙头导游词 14/14

[ tIE MEN guan ] qING Kan Zhe ge' CHENG MEN BU Shi MING CHANG CHENG de' YI Ge guan kOU,yE BU Shi zhong GUO REN xiu de'。ta Shi Jin Dai Yi Da Li bing kai ZAO de'。1901 NIAN 《 xin cHOU TIAO yue 》 yI Hou,shan hAI guan CHENG NAN yOU Liu GUO YING PAN : xiao zhuang NAN Mian yOU “ Si Pao TAI ” Shi Ri bEN YING PAN ; xIAO wan cun yOU fA GUO YING PAN ; xIAO wan cun NAN,jin tIE Lu LIAO yANG Yuan YI Dai yOU bI Li SHI HE Yi Da Li YING PAN ' Ling Wai HAI yOU DE GUO YING PAN HE Yin Du YING PAN,dang Di QUN Zhong Jiao ta “ ying GUO Xia bang ”(Fu sHU GUO)NING hAI CHENG lI Shi ying GUO YING PAN。Yi Da Li bing Dao hAI Shang YOU yONG,Yao jing Guo ying GUO YING PAN,ying GUO Shi bing BU Rang Guo。Yi Da Li bing Jiu chai QIANG,bA Zhe lI de' CHANG CHENG wa CHENG le' YI Ge Da ku long',Zhe Yang Dao hAI tan Jiu hEN Jin le'。Yi Da Li bing Zai CHENG QIANG ku long' an Shang bao Shang yOU YANG tIE PI de' MEN,SUO yI QUN Zhong Jiao ta tIE MEN guan。

Zai wANG QIAN zOU Jiu Shi hAI SHEN Miao.Xian Zai,wO men' LAI Dao le' hAI SHEN Miao。yOU Dao Shi Kao shan chi shan,Kao hAI chi hAI,Zi gU yI LAI,QIN HUANG dAO、shan hAI guan YAN hAI YI Dai de' HANG hAI Ye、bU lao Ye Jiu fei CHANG fa DA。MING HONG wU SHI Si NIAN,gong YUAN 1 3 8 1 NIAN,MING CHAO kai GUO YUAN xun XU DA Feng Ming zHU CHI xiu Jian CHANG CHENG。Wei le' Diao Yun Ge zHONG jun xu MIN Yong Wu zi,Zai shan hAI guan SHI HE kOU xiu Jian le' mA tou'。CHUAN fu YU MIN chu hAI Zuo Ye,zONG Shi Mao zhe' hEN Da de' wei xIAN,Zai ke XUE Ji Shu Bu fa DA de' NIAN Dai,REN men' ZHI hAO bA sheng Ming tuo Fu gEI SHEN LING。Wei le' qI QIU SHEN LING de' bAO Hu!wO men' Qu can guan YI Xia Da Gai Ban xIAO SHI Dao che Shang JI HE!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