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导游词优秀7篇

齐云山,国家级景区,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美丽的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齐云山导游词优秀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介绍齐云山导游词 篇1

齐云山位于黄山脚下,皖赣铁路穿越齐云山脚。距黄山市(屯溪)西33公里,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海拔高度仅585米,用“插天”来形容其高虽有些夸大,但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

主要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玉虚宫、方腊寨、五青峰、云岩湖等。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故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新建有登山索道,游客乘索道登至山顶、沿原路徒步下山,边走边游,只需半天。

齐云山导游词 篇2

亲爱的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马上就要进入齐云山风景区了。齐云山位于休宁县境内。他有很好的头衔,请大家耐心听小王道来:

齐云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它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皖南三大名山。又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鹤鸣并称为中国四大道教圣地。齐云山风景秀丽,就连清朝最风流雅气、爱江山也爱美人的乾隆皇帝在巡游江南时候,也称赞“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我们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游览齐云山,写下了《游白岳日记》。我听到刚才又游客朋友问了,怎么是游白岳日记,不是游齐云山日记?是不是说错啦……其实我没有说错,徐老就更没错了,因为在古时候,我们齐云山就叫白岳。有史为证“新安多佳山,以白岳为最”,但是又因为一句诗“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与碧云齐”故得名齐云山。看来这得名还蛮有诗意的。那么让齐云山得名的那一石又是哪一石呢,这里请允许我卖个关子,在后面的游览中我将会为大家解答这个疑惑。

想在我们已经到风景区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物品下车,随我去领略齐云山的美景吧。进入景区要从登封桥开始,前面就是登封桥啦。她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她是徽州知府古之堡倡议修建的。关于这座桥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据《登封桥碑记》记载:在登封桥建成典礼的那一天,当地老百姓就邀请古知府来参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剪彩活动。正在典礼进行到最热闹的时候,朝廷派使者送来了驿书。这上面写什么啦?是给我们古知府升官啦,皇帝提他做广东按察司副史,那这又是什么官职呢?其实我也不是太清楚,就是给他升官来了呗。当地百姓一听就乐了,今天还真是双喜临门啊,就在桥头立了个“登封”的华表。祝贺古知府步步高升,封官拜爵,这就是桥名的又来了。在休宁还流传这样的一种说法:登封桥上望一眼,升官拜爵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这话到底是真是假我们先不管,赶紧上去走一走,沾沾福气啊。回头要是哪位回去就公司加薪,老板升官的也告诉我一声,好让我替你也高兴高兴啊!

我们一路走来,看到了许多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搜体现了齐云山的美景,我觉得,这些文人留下的真情实感,实在是值得我们去回味。

齐云山导游词 篇3

这栖真岩下的建筑就是道观,道教的建筑分为两类,大的称宫小的称观。道观是道长们进行个体修炼和观星望气的场所,因而大多比较简陋且是依山就势而建,不过这恰恰和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建筑理念相吻合。这个道观的修建年代是明朝,它是为了纪念开山鼻祖龚栖霞而建。龚栖霞于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在此崖下结庐修炼,而后得道飞升。是他开创了道教在齐云山活动的先河。明朝的道观历经沧桑,到如今只留下一座石坊,的确令人感慨唏嘘。中间供的神像是北方之神——玄武大帝。

道教的神比较杂,我们一般都难以辨别,因为它除了历史传承外还有地域特征。这忠烈岩供的就是徽州的历史人物——汪华。他在隋唐交替时,作为一方诸侯,保护了徽州百姓,使他们得以免除战乱之苦。归顺李唐王朝后被封为吴王,百姓感其恩德立忠烈祠供奉。这也就是汪姓作为徽州第一大姓的原因。

俗话说“齐云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寿字底下摸一摸,定能活到一百多”,各位朋友,大家都可去摸一摸理学大师朱熹所写的“寿”。这个寿字不但笔力浑厚、笔锋圆润而且尺寸非常吉祥。他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取九九归一、六六大顺之意。

这里是“雷霆纠罚祠”, 又称王灵官殿,王灵官是道教中的护法神,执法如山,相传明代青官海瑞上齐云曾与他过招。在一个风日晴和的日子,海公率众官朝山,行到此处,忽然天昏地暗,狂风大起,飞沙走石,不见路径。海瑞心中疑惑?猛然间他看见王灵官双眼怒睁似铜铃,盯住他们一行人的脚,海瑞顿时醒悟,原来他们都穿着牛皮靴子,有污圣地。海瑞赶忙吩咐大家脱靴,赤脚登山。果然天空又天晴日朗。他们上到太素宫,海瑞发现鼓架上放置一面牛皮大鼓,心生气愤,不由得念想: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谁知念头刚起,一声巨响,鼓面破裂。从此后,齐云正殿的大鼓都用麻布蒙制。

我们现在登上一天门,天门一共有三道,为何是三道呢?因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为万物之母,是最大的,因此中国人也特别青睐“三”这个数字。历数天门比比皆是,但能和我们这道天然的门户相媲美的寥寥无几。它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岩石滑坡崩塌加上水流冲击自然形成的长13米,宽3米,高6米的洞门。但道家的说法很神奇,说是当年真武大帝初上齐云,到此无路,被他运神力,一脚踹出来的。虽说是传说,但从另一方向看的确有一只硕大的左脚脚印。这两边就是齐云山著名的白岳碑林。齐云山全山现保存摩崖石刻和碑刻587块,主要分布在一天门内外、紫霄崖和石桥岩一带,年代最早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我们现处的一天门,历代文人雅士朱熹、王阳明、徐霞客、唐伯虎、海瑞,郁达夫等都相继留下笔墨。其内容有赞颂齐云胜景的,有褒扬开山有功者的,有记述游山观感的,这些碑林集中了全山碑刻的精华。特别是崖刻题字“天开神秀、齐云胜景、亘古奇观”等气势尤为雄伟,这些引人入胜的石刻艺术与奇丽的丹霞风光,丰富的道教文化巧妙融会贯通,构造了齐云山天然的摩崖石刻艺术博物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明万历年间新安太守崔孔昕两度游览齐云山所咏;“西入天门步上台,茫茫石径倚云开,遨游浪迹归何处,跨鹤扬州今又来”诗中崔太守在几经宦海沉浮后对自己的人生归宿提出发问:遨游浪迹归何处,其结果是跨鹤扬州今又来。世人云:腰藏十万贯骑鹤去扬州,明清时扬州乃商阜重地,于当官是肥缺。然而就是这些世俗人所看重的名利,在崔太守心里却远远比不上齐云山的钟灵毓秀,因此他再次弃扬州而来。对面这幅“天开神秀”笔法刚劲浑厚,神逸洒脱,是对齐云胜景最中肯的评价。

这里便是真仙洞府。它三面如城垣符合我们道家选择风水的标准——藏风纳气。因而古时的道长们就在沿途构筑了许多小道观,进行修炼。另外这个地方就像是一个地质博物馆,我们看崖壁上砾岩和砂岩层次清晰可辨,它们在展示着不同的地质水流时期的不同搬运作用。水流大时沉积的是砾岩,水流平缓时沉积的是砂岩。

八仙洞中间供的是天地人三皇。中间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发明先天八卦的天皇伏羲氏;左边是中国农耕文化创始人和中医药始祖——地皇神农;右边是中国人的人文始祖——人皇黄帝。在三皇两边的两位是根据五行来命名的,左边男性神仙因东方为木叫木公。右边的女神因西方为金叫金母。相传他们是成仙这个行业的资质认可人,想位列仙班必须得通过他们。另外这八位就是家喻户晓的八仙了,由于他们各有一套本领,所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思邈是真正的长寿者,唐史记载他小时体弱多病,后来学医入道,用道家的养生理论为指导,用中草药调理结果活到141岁,被称作药王他当之无愧,他不但开创了妇科和儿科的先河,而且《千金方》和《千金翼方》这两本著作至今还被中医药界奉为宝典。人们在药王面前祈求延年益寿、消灾祛病。

碧霞元君的供奉起自于泰山,泰山顶上自今还有碧霞祠,因而她又被称为“泰山娘娘”。明朝香火盛极一时,有南妈祖,北碧霞一说,特别受妇女的欢迎。明末的北京,每年在碧霞元君诞辰(农历四月十八日)这天,凡是女性都要到供奉碧霞元君的地方去上香祈福。传说她的香火钱多到居然让崇祯皇帝都动心的地步。由此可以看出她受欢迎的程度,或许是女性特别青睐的缘故,所以我们把她比作如今的全国妇联主席。来女同胞们赶紧给你们的保护神上一柱清香。

齐云山导游词 篇4

"黄山白岳甲江南"。白岳者,齐云山也。齐云山位于休宁县境内,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虽无黄山的宏伟高峻,但峰峦奇怪,别有一番秀气可人的风情。齐云山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画,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清乾隆帝巡游江南时曾赞美齐云山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呈丹霞地貌,多少百处景点组成了一片奇石巧布,岩洞藏幽,天开神秀,灿若彤霞的天然美景。景辨别为月华街、云崖洞、楼上楼三局部。现已开明客运索道。景区紧邻皖赣铁路跟屯溪至景德镇公路干线,东距黄山机场33公里,交通便利。

道教圣地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与武当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又有’江南小武当’之称。山上道观错落,宫庙相映,钟鼓磬鸣,岚烟缥缈。1984年6月恢复了齐云山道教协会,有畸形的宗教典礼运动,可供游客参观。

摩崖石刻 齐云山吸引着历代名人雅士,紫霄崖下的《紫霄宫玄帝碑铭》为明代佳人唐撰、戴炼书,碑高7.34米,宽1.40米,为江南见。数以千计碑碣石刻,其清丽的词句,遒劲的书法,匠心的镌刻,形成了壮观的艺术珍品长廊,使齐云山成为览景访古的圣地。

洞府楼阁 齐云黑虎崖,也称真仙洞府,危崖相连如垣,崖间洞窟累累,有八仙、圆通、罗汉、雨君、文昌、珠帘等,内供神像;崖顶清流飘洒而落,如珍珠垂帘,下有碧莲池承接,长年晶莹碧透,不竭不溢。明嘉庆年间修筑的’楼上楼’,构造奇妙,由两层自然石窟组成,虽饱经风霜,仍风景苍幽。

齐云群峰 齐云山景区有9座重要山峰,最顶峰廊岩,高百余米,峻峭如削,上覆下陷,呈60°倾斜,仰望巍峨入云而又势若压顶,峭拔雄奇,有’一石插天,与云并齐’之称,齐云山也由此得名。此外,还有’山作香炉云作烟’的香炉峰、相映成趣的三姑峰与五老峰、宛如采药仙子的仙女峰等。此外,齐云山景区还保留有一片天然楠木林,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深处林隐蔽日,涧水潺潺,’深谷常有烟云锁,楠树毒草千万朵’,亦具欣赏价值。

齐云山经典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齐云山游览观光!我是来自安徽旅行社的导游王兵,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了,张师傅呢是一位有着丰富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开车一向谨慎细心,保准大家一路顺心。那,是缘分把我们聚在了一起,我希望大家能够信得过我小王,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尽心尽力为大家解决。最后希望在我和张师傅的陪同下,大家能游的开心,玩的尽兴!那现在就让我来简要的介绍一下齐云山吧!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做过一首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黄白游”黄指的是黄山,白指的是白岳,也就是我们的齐云山了。朋友们,不知你们是否上过黄山?大旅行家徐霞客说过:“登黄山则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把这句话演绎为“黄山归来不看岳”。但是呢,恰恰在他感叹之后啊,又来到我们齐云山,并且是三年上了两次,这不是自相矛盾么?那让我告诉你们其中的玄机,让大家先听为快!在我们古徽州有这种说法:齐云与黄山是一南一北、一红一黑、一阳一阴、一暖一冷,齐云山在南属阳,黄山在北属阴,上齐云,滋阴补阳,阴阳平衡,所以去了黄山还要上齐云山,才可避免阴阳失调。那齐云山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境内,齐云山景区面积为110平方千米,分为横江、月华街、楼上楼、南山、云岩湖五大景区。是一个集丹霞地貌、道教文化、摩崖石刻、湖光山色于一身的山岳风景区,与黄山、九华山三足鼎立于皖南,相映生辉。

朋友们,一路上我虽说了不少,但也还是极其简略的。那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齐云山的脚下,还是让我们亲自去感受这“天下无双胜境”吧!大家跟我来吧!

现在我们所在的这座桥呢叫登封桥,是一位姓古的知府兴建的,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有种说法叫“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现在啊,我想大家都可以活到九十九了。

过了这登封桥,下一个目标就是望仙亭了。在到达望仙亭之前,我想跟大家简要介绍些齐云山的道教文化,齐云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乾元年间,就有道士龚栖霞来此修道,开创齐云山道教先河。齐云山的道士又叫“火居道士”,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齐云山的道教属于正一道,是可以结婚生子、喝酒吃荤的。这也是齐云山不同于像湖北武当山等其他道教圣地的地方之一。

那现在望仙亭就到了,相传1600年前,八仙中的铁拐李云游到齐云山洞天福地的静月宫,看见灵乙道长仙风鹤骨,像是道德清高的人,就有心渡化他成仙。铁拐李就装成蓬头垢面,遍体生脓疮的乞丐。灵乙道长看他可怜心生慈悲就收留了他,可灵乙道长的徒弟布根是个心术不正,又很贪婪的人,时常的为难和鄙夷铁拐李,铁拐李在静月宫住了九九八十一天,身体好了便要离开。走之前告诉师徒说:“其实我是八仙中的李仙,今日要渡你师徒,想升仙就闭上眼抓住我的拐杖。”布根想成仙,但还舍不得宫里的宝贝,于是就跑回去拿宝贝,等他回来,他师父与李仙已经驾云而去了,布根非常后悔但是已经迟了,便常常在此凝望着天边,日久天长竟然化成石头,这里也就是今日的望仙亭了。

朋友们,这里是“洞天福地祠”的遗址,它一部分毁于1939年的兵匪,剩余部分于1953年彻底倾塌,现仅存遗址了。这个洞是混元洞,洞中墓里葬着张三丰。墓两边的石岩是仙人床,是张三丰修炼的地方,古时游人喜欢在这个上面小坐会,据说可以治腰痛呢!张三丰一生仙踪不定,神秘莫测。他写的`《无根树》包含的高深的修炼心法,都是很玄妙的问题,也不是我们这些凡人所能理解的。

好,现在请大家从道教神秘玄奥的境界里跳出来,随我游览下一个景点。大家请看,这就是“寿”字岩了,大家看这个寿字啊,它遒劲有力,浑圆饱满,很难想象竟是出自一位女性之手,大家不要不相信,这寿字啊,是出自清代的慈禧太后之手呢,也许你们会疑惑,这慈禧太后远在北京的紫禁城中,又怎会来到我们齐云山题字呢?其实啊,慈禧太后的确是没有来过齐云山的,但是我们徽州有一位京城做官的老臣,一生爱收集字帖拓片,这寿字便是他的珍藏,老臣辞官告老还乡后来到齐云山进香还愿时,花重金请人把这个字镌刻在齐云岩上。来往的客人经过这里都喜欢触摸一下,以求曾寿。

大家继续跟我前行,我们现在登上一天门,在这段路上啊,我们可以看到两旁碑石林立,像朱熹、王阳明、徐霞客、唐伯虎这样的名士大家都在这里留下笔墨。穿过一天门,我们便来到了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的真仙洞府。真仙洞府由八个洞组成,分别是仙洞、碧霞洞、圆通岩、罗汉洞、雨君洞、珠帘洞、文昌洞和白马洞。来到真仙洞府,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天开神秀”四个大字,这幅“天开神秀”笔法刚劲浑厚、神逸洒脱,是对齐云胜境的精确概括。我想我们其中不乏有信仰道教的朋友,到了这里一定想进香拜神,那请朋友们不要心急,先跟着小王继续游览,待会我一定留足时间给大家自由活动。那现在我们便来到了真仙洞了,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啊就是这门坊的名字了,大家看出什么奥妙了吗?是啊,就是这“众玅之门”的玅字了,这个玅字啊,左边是个“玄”,右边是个“少”字,它可不是写错了,它是引用老子的《道德经》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教一般都是用这个玅字,寓意道教思想博大精深。洞里的天地以玄武最大,真武大帝在道教中是北方之神,脚踏龟蛇,传说这龟和蛇是真武收服的两个魔。真仙洞又叫罗汉洞,真武两侧的洞壁上站立着十八罗汉,他们正心甘情愿地坐着真武的侍卫。这正是齐云山佛道既相争又相容的缩影。

朋友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行程即将结束,首先感谢大家对我工作上的支持与帮助,工作中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能够谅解,同时欢迎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我期待着与大家再一次的重逢,在此预祝大家今后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齐云山导游词 篇6

这个亭子名为望仙亭,是十三个凉亭中的最后一座了,亭子两边的这副对联是乾隆皇帝游览齐云山后给出的评价: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其实朋友们,看到这个仙字我们就明白了,古人并没有把成仙弄得很玄乎,人在山边即为仙嘛。青山绿水让人心旷神怡,在这其中就是仙人,所以能来到齐云山的朋友从此刻起我们都是仙人。

朋友们,我们脚下这座桥叫“梦真桥”,这个梦不是其他的梦,是我们徽州文人的梦。徽州自古就有东南邹鲁之称,非常重视教育。有两个列子为证:一、从宋嘉定十年到清末就我们休宁出了十九位状元,单县全国第一,所以休宁被成称中国第一状元县;二、就明清五百六十年的历史,我们徽州出了一千三百一十二位举人,全国第一。这些学子在未考中之前都来齐云山烧香拜文昌,得偿所愿后捐资修了这座桥。“书中自有黄金屋”以文入仕,自古就是中国人的梦。所以桥成取名“梦真桥”。在桥的左边有棵大树名为榉树。树龄一千三百多年,它的胸围和树冠在齐云山所有的名木古树中,都是最粗最大的,有“树王”的美誉。在古徽州有这样一个习俗,作为父亲只要家中有一个男孩出生,就赶紧在前庭院种一棵榉树,以期望中举。不过现在因为十九位状元都曾朝拜过它,因而我们都称它为“状元树”。各位朋友,

家中有孩子读书的不妨在此许愿,我相信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这栖真岩下的建筑就是道观,道教的建筑分为两类,大的称宫小的称观。道观是道长们进行个体修炼和观星望气的场所,因而大多比较简陋且是依山就势而建,不过这恰恰和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建筑理念相吻合。这个道观的修建年代是明朝,它是为了纪念开山鼻祖龚栖霞而建。龚栖霞于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在此崖下结庐修炼,而后得道飞升。是他开创了道教在齐云山活动的先河。明朝的道观历经沧桑,到如今只留下一座石坊,的确令人感慨唏嘘。中间供的神像是北方之神——玄武大帝。

道教的神比较杂,我们一般都难以辨别,因为它除了历史传承外还有地域特征。这忠烈岩供的就是徽州的历史人物——汪华。他在隋唐交替时,作为一方诸侯,保护了徽州百姓,使他们得以免除战乱之苦。归顺李唐王朝后被封为吴王,百姓感其恩德立忠烈祠供奉。这也就是汪姓作为徽州第一大姓的原因。

俗话说“齐云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寿字底下摸一摸,定能活到一百多”,各位朋友,大家都可去摸一摸理学大师朱熹所写的“寿”。这个寿字不但笔力浑厚、笔锋圆润而且尺寸非常吉祥。他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取九九归一、六六大顺之意。

齐云山经典导游词 篇7

"黄山白岳甲江南"。白岳者,齐云山也。齐云山位于休宁县境内,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虽无黄山的雄伟高峻,但峰峦奇异,别有一番清秀可人的风情。齐云山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画,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清乾隆帝巡游江南时曾赞誉齐云山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呈丹霞地貌,几百处景点组成了一片奇石巧布,岩洞藏幽,天开神秀,灿若红霞的自然美景。景区分为月华街、云崖洞、楼上楼三部分。现已开通客运索道。景区紧邻皖赣铁路和屯溪至景德镇公路干线,东距黄山机场33公里,交通方便。

洞府楼阁 齐云黑虎崖,也称真仙洞府,危崖相连如垣,崖间洞窟累累,有八仙、圆通、罗汉、雨君、文昌、珠帘等,内供神像;崖顶清流飘洒而落,如珍珠垂帘,下有碧莲池承接,常年晶莹碧透,不竭不溢。明嘉庆年间修筑的’楼上楼’,结构巧妙,由两层天然石窟组成,虽历尽沧桑,仍景色苍幽。

齐云群峰 齐云山景区有9座主要山峰,最高峰廊岩,高百余米,陡峭如削,上覆下陷,呈60°倾斜,仰望高耸入云而又势若压顶,险峻雄奇,有’一石插天,与云并齐’之称,齐云山也由此得名。此外,还有’山作香炉云作烟’的。香炉峰、相映成趣的三姑峰与五老峰、宛如采药仙子的仙女峰等。此外,齐云山景区还保存有一片天然楠木林,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深处林荫蔽日,涧水潺潺,’幽谷常有烟云锁,楠树香花千万朵’,亦具观赏价值。

道教圣地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与武当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又有’江南小武当’之称。山上道观参差,宫庙相映,钟鼓磬鸣,岚烟缥缈。1984年6月恢复了齐云山道教协会,有正常的宗教仪式活动,可供游客参观。

摩崖石刻 齐云山吸引着历代名人雅士,紫霄崖下的《紫霄宫玄帝碑铭》为明代才子唐撰、戴炼书,碑高7.34米,宽1.40米,为江南见。数以千计碑碣石刻,其清丽的词句,遒劲的书法,匠心的镌刻,构成了壮观的艺术珍品长廊,使齐云山成为览景访古的圣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