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导游词优选五篇

为了生活,北京这座城市只有在夜晚才流露出底层务工者生存的不易,但无可辩驳的是这恰恰是他们更为真实的一面,生活在北京,痛并快乐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篇关于北京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北京导游词1

富国海底世界娱乐有限公司是新西兰富国太平洋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它与世界水族馆科技领先企业——新西兰海景公司合作在亚太地区建设水族馆。

北京工体富国海底世界(Blue Zoo Beijing)于1997年建成,是富国海底世界娱乐有限公司在亚太地区建成的第一家水族馆,也是中国首都北京的第一家海水水族馆。海底世界生活着5,000多尾热带海水鱼,海水由人工配制而成,通过最新的过滤技术(包括臭氧过滤和生物过滤),使鱼类在健康的环境下生存。

北京导游词2

雍和宫坐落在东城区,占地大约100亩,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清朝时曾是皇家寺庙,是全国喇嘛是务的中枢。它的前身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即位前的王府。雍正登基后迁入皇宫,将原来居住的王府改为行宫,赐名雍和宫。清乾隆九年,即公元1744年,乾隆皇帝钦派他的同窗好友三世章嘉活佛把雍和宫改建为藏传佛教寺庙。改庙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为崇奉和缅怀生前信奉喇嘛教的先帝雍正;二是乾隆本人笃信藏密;三是为治国定边,对蒙古和西藏表示怀柔之道。地处我国西、北部边疆的蒙、藏两大民族信仰藏传佛教,因此可以雍和宫为纽带,加强朝廷与蒙、藏人民的感情沟通,维护国家统一,这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此,雍和宫显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随处体现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纽带作用;二是藏汉民族文化艺术的融汇。

向北穿过200米的辇道便进入了寺庙的大门“昭泰门”,各殿门楣上的匾额都是乾隆皇帝亲笔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昭”意为显杨,“泰”指平安、安定,也解释为参拜天子之威仪。所以昭泰门实际是指国家统一安定之门。雍和宫“雍”是大方和谐之意,我国古代有九州,雍州是其中之一,指青海、甘肃及以西一带。所以雍和门也好,雍和宫也好,都是指这里是京城与西部边陲和谐统一的所在。另外,满语和藏语称雍和宫为“兜率壮丽洲”。“兜率”是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弥勒菩萨的住所,弥勒菩萨是未来佛,当弥勒降世时,个种苦难均已湮灭,那是世间是无限美好幸福的。因此,不论从文字的上讲,还是从佛经法理上讲,雍和宫这座寺庙都象征着国家统一、团结、安定、美满。乾隆皇帝82岁高龄是亲自撰写了《喇嘛说》,而且刻碑立在雍和宫中轴线上,以昭示天下。

《喇嘛说》灌注了乾隆皇帝对藏传佛教独具慧眼的见解和务实的管理政策。文中“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等话直接阐述了乾隆皇帝要把宗教引到有利于巩固朝政方向的意图。乾隆皇帝对活佛转世也看得入木三分,文中写到“佛本无生,岂有转世?但使今无转世之呼图克图,则数万番僧吾所皈依,不得不如此耳.”这段话说明乾隆皇帝深谙活佛转世实际上就是产生佛教领袖的一种手段。所以他指定了活佛转世必须进行“金瓶掣签”的制度,即朝廷制两个金瓶,一个送往西藏大昭寺,一个放在雍和宫内。雍和宫是青海、蒙古等地喇嘛教大活佛转世金瓶掣签的场所。把所有转世灵童的名字都写在签上放于瓶中,掣签来定。这样可避免权贵营私舞弊,不仅符合民意,而且使“教权”稳稳地被直接控制在“皇权”之下。

汉藏文华融汇是雍和宫又一主要特征。雍和宫中路建筑的前半部分,无论是布局和造像,均与汉族禅宗寺院相似,但不少的方又表现了藏传佛教的文化特点。如第一进殿堂天王殿中,四大天王造像采用了禅宗寺院形制,但其方位的排列却相反,东方持国天王像不在东方,而在西方位置上,反映了藏族寺庙中西为大,以右为上的思想。四大天王所持的法器琵琶、宝剑、青蛇、宝伞随与汉族寺庙中天王手里的法器相同,但并不是汉族民俗中所解释的代表风、调、雨、顺,藏传佛教认为这四种法器是造成万物的四种元素,即:地、水、火、风的象征。每尊天王脚下踏有两名鬼怪,在汉地寺院中代表每个天王所率的两部鬼众,而这里所代表的却是修身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贪、嗔、痴、爱、杀、盗、淫、妄八种俗念。雍和宫大殿是第二进殿堂,相当于禅寺的大雄宝殿,供奉的也是汉族寺庙中的竖三世佛,即过去世佛-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但两侧山墙下的十八罗汉却已改汉族寺庙中服饰、表情、肤色都很相近的塑法,有意塑造了几尊肤色不同,饰物不一的罗汉像。他们有的面色黝黑,耳系金环;有的肤色赤红,须发卷曲,体现了古印度人和西藏人的相貌特征。永佑殿是第三进殿堂,正中供奉的是无量寿佛,相当于汉族寺庙中的阿弥陀佛。在汉族寺庙中,阿弥陀佛像与释迦牟尼佛像的特征基本相同,属出加像,它的左右常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而永佑殿中的无量寿佛却是头戴无佛冠的菩萨装,完全采用了藏传佛教的表现形式。它的西侧变成了药师佛,东侧变成了狮吼佛。狮吼佛是汉族寺庙中没有的,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师宗喀巴的化身。传说宗喀巴圆寂后,曾五次现身于弟子前面,其中一次为骑狮说法像,而且声音洪亮如狮吼,可以镇伏阻碍修持的惑障。第四进殿堂法轮殿正中供奉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师宗喀巴像,他头戴黄色尖顶僧帽,身披黄色僧袍,手中捻的是两只缠绕的莲花,显示出的是藏传佛教大师独有的风采.藏传佛教认为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的转世,所以这尊塑像右肩莲花上的智慧剑和左肩莲花上的宝箧又于汉族寺庙中文殊菩萨的标识完全相同.第五进殿堂是万福阁,须弥座上是18米高的弥勒佛像.弥勒佛是未来世界的佛祖,内地寺院多是青发、肉髻、身披袈裟、结跏趺坐坐在莲花宝座上的身相。而这里采用的是菩萨装的站立恣态,形象高大,突出了藏传佛教对弥勒佛独有的偏爱,反映了喇嘛们对未来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雍和宫中路殿堂的佛像形成了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在汉族寺庙显宗造像的基础上,又融进了藏传佛教某些固有的特征,充分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同时也表达了朝廷与蒙、藏民族感情的融合。

在雍和宫两侧的配殿中,还有许多愤怒狰狞、威慑邪恶的密宗尊神的“法像”,他们与中路殿堂慈眉善目,超渡众生的显宗尊神的“本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雍和宫的一个重要特征—显密并存。另外,雍和宫中还有许多藏传佛教所独有的文物,如男女身佛、唐卡画、度母像、坛城等。此外雍和宫还有一些特有的风俗,如:跳布扎、烧“线亭子”、熬腊八粥,西跨院的烧猪等。

北京导游词3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盛泽西,大家可以叫我小盛。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天坛,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欣赏它美丽的景色和建筑,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建成。它从建成开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专用祭坛,一直延续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结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辟为公园,从此后“任人游览”。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有3500余株古松柏、古槐,树龄逾数百年。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载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北京导游词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5000平方米。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我们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这时威大将军”。这门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 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 走长龙。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以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更优美的旅游环境迎接着大家的到来!

北京导游词5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希望各位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我们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性建筑,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贯我国北部。婉蜒一万两千多里,故以“万里长城”闻名于世。并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专家学者们称为“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

中国最早修建长城是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期,最早修筑长城的国家是楚国。楚国长城在历史文献记载上称作“方城”,长度近千里。齐国也是诸侯国中修筑长城较早的国家,齐长城西起山东平阴,东入大海。是春秋时期长城中遗址保存最多的。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先修缮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部分旧长城。并开始以“修万里城,筑万里人”的代价修建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达7000多千米的长城。从此万里长城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

西汉初期,为了抵御侵略和保护新开发的“丝绸之路”。修筑了西起新疆罗布泊,东到辽东,长达一万多千米的长城。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条长城。

明朝建立后,面对蒙古和女真的威胁。从朱元璋开始就派大将徐达北上修筑长城。直到明朝灭亡,先后大修十八次,历时260余年。直到弘治12年,才完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途经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市自治区。全长12700多里的长城。并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域,称为“九边九镇”。而且还在许多重要关隘地区,特别是北京城的北面,修筑了多重城墙。这些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了。

秦、汉、明三朝在历史上修筑长城的规模,相比其他朝代来讲是最大的。所以说在历史上的三次修筑高潮就是秦朝、汉朝、明朝。

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延庆县,是北京地区长城中保存最完好,工程质量最佳,结构最严谨的一段。这段长城以瓮城为中心,南至七楼,北到十二楼,全长4770米。它是北京地区通向塞外的唯一通道,是居庸关的前沿阵地。由此地东可到永宁、四海,西可到宣化、大同,南可抵京城,北可通延庆,四通八达,所以叫做八达岭。八达岭关城建于1505年,城高7.5米,厚4米。东西两门各有一块牌匾,东为 “居庸外镇”,西为“北门锁钥”。关城入口处有一尊长2.85米,口径10.5厘米的大炮名叫“神威大将军”。现在请大家看八达岭这段长城的城墙。这段城墙上窄下宽,上窄约5.8米,下宽约6.5米。分别由四种基本构造构成。一、城墙,二、城台,三、关隘,四、烽火台。墙内有券门,中间有石梯相连。顶部可容5匹马并行。烽火台又称烽堠、烽燧、狼烟台。它独立于城墙之外,几乎每隔一里就有一座,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报警系统。

每当有敌兵进犯的时候,烽火台就燃烽火,传递军情。白天燃烟称烽。夜晚举火称燧。又因为经常用狼粪做燃料,烟飘的高又不易消散,所以也叫做“狼烟”。而且,在明朝规定。来犯敌兵百余人点一烟放一炮,五百人左右两烟两炮,千余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如果事万人以上,五烟五炮。

从八达岭一直向南,就是著名的雄关——居庸关了。居庸关是万里长城最有名的关隘之一,为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以秦始皇修长城“徙居庸徒于此”而得名。也就是说把囚犯、和受过宫刑的人,抓到这里来让他们修长城。并且居住了下来。居庸关在汉朝时叫居庸塞,隋朝叫军都关。到了明朝重新修筑后,成了明长城中最坚固的一段。这里既有军事指挥部、又有行政管理机构。古时的居庸关同样林木葱郁,景致非凡,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指的就是这里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名胜古迹,象杨六郎的栓马桩、穆桂英的点将台、游龙戏凤的白凤冢等七十二处名胜。不但如此,而且居庸关中还有一座始建于1345年的汉白玉高台,人称云台。因台上曾建有3座藏式佛塔,台下为券门,故原称“过街塔”。明初佛塔被毁,后又建泰安寺。清朝前期,寺又被毁,现仅有柱础和望柱。内壁还留有用梵文、藏文、八思巴文等6种文字篆刻的经文,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重要实物。

说了这么多了,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来放松一下。故事的名字呢就叫做“孟姜女哭长城”。说的是秦始皇修筑长城的事。当时为了加快工程速度,又开始在全国各地抽调民夫。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在新婚不久,也被抽调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转眼三年过去了,范杞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吃不好睡不香。突然,有一天夜里。孟姜女做梦,梦到他的丈夫饥寒交迫,衣不遮体,还不停的喊“我冷啊,我饿呀!”孟姜女惊醒后决定去找丈夫,并给他带上了干粮和御寒的衣服。一路沿着长城寻找他的丈夫。她四处打听,走到山海关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很多人,丈夫范杞梁也被累死了,并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痛哭起来,哭得惊天动地,长城一段段的倒塌,足有八百里长。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赶忙派人把孟姜女抓来寻问根由。当见到之后,秦始皇却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之后才能当"正宫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杞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貌美如花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札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秦始皇是不是昏庸霸道?咱们先不管他怎么样。开始登长城做好汉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