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有着近700年历史的文化,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在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的静生镇,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据说在元朝皇庆年间一位名叫王实的人定居静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王家年夜院是清代平易近居建筑的集年夜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巨匠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平易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年夜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巨细院落123座,衡宇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高家崖、红门堡工具坚持,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锁城堡式建筑。外不美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年夜精湛壮不美观,天工人情地利。于貌似陈旧看法中千变万化,在连结北方传统平易近居共性的同时,又闪现出了卓越的个性妨现校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焰宏伟,功能齐全,根基上担任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气概,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在丰硕,适用而又美不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屋建瓴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配合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巨细院落既珠联璧合,又自力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受。此刻,高家崖各院厅堂及居室内,遵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名目,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传布下来的年夜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此鱿脯根基上恢复了王家昔时的历史风貌。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结构,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门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间有的都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气概;年夜年夜都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型。设立于红门堡东三甲的中华王氏博物馆,是今朝国内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馆,开事后,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国内外的王姓族人到此旅游不雅参观、寻根谒祖或信函、电话咨询。1999 年,王家年夜院被评为“山西省十年夜闻名优异旅游景区”和“省级文明景区(点)”; 2001 年,经由过程了ISO9000 国际质量打点系统认证;2002岁首,王家年夜院又被评定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元; 2003 年,被评为中国(首选)十佳文明示范旅游景区。2006年05月25日,王家年夜院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核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呵护单元名单。灵石匠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世居本县汾河峡谷间沟营村(今巨室滩镇沟峪滩村)。元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后,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念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年夜望族。王氏家族鼎盛于早晨康、乾、嘉年间,那时,除年夜兴土木,营造室第、祠堂、坟莹和开设店肆、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竭。在此时代,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搜罗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年夜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袂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加入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王氏家族年夜十八世往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不美观身非凡,在自己,则主若是后辈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俭创业之道德。一些人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还有的疏于耕而醉瘾***,终致秋风落叶,年夜喷香日倾。抗日战争前,虽还有个体年夜户于省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情后,亦顿收家业,居家南迁,漂浮异乡。王氏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新中国成立后,王家人年夜业各界多有建树,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名门望族。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乘坐前往山西的列车。我是导游胡玉娟,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首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目的地——山西大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由巩俐主演,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中的陈家大院就是在山西的乔家大院拍的。因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山西大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无论哪个季节,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片黄土地,一片未开化的混沌,犹如盘古开天辟地似的景观,不经意间的觉醒,几经沧桑,终于在古今变迁之后成为一处独特的地域风情。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那富丽堂皇中蕴含的深邃让他印象深刻。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子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积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10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史上之荣耀。”山西,地理位置独特,中院于北方游牧民族物资交换的腹地,加之晋中南地少人稀,人们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外出经商。因为诚实守信的性格和团结勤俭的作风以及严谨科学的管理,晋商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由于难舍对故乡的眷恋,苦心在外经营的商人飞黄腾达之后便在原籍置起屋宅,一座座大院便奇迹般的出现在晋中那块不算广袤的土地上。豪华气派,这是晋商实力的最真实写照。看不尽的大院高墙,仿佛里面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俗话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院。”乔家大院时第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大院。在这个完全城堡式的建筑里,院墙如同高墙,高大可见一斑。从前,更夫夜里便行走在院墙上打更,每每想起梆子的声音,那洪亮,方圆十里都可听见。乔家大院的布局讲究的是一个方正,工工整整的建筑风格配置豪华的家居摆设,一眼望去,不禁让人遥想起大院繁华时的种.种。一盏盏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在院墙,燃尽一地沧桑的流年。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渠家大院,有“晋商文化博物馆”之称。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栏杆院、统楼院与包厢式的戏台院被誉为渠家大院的“四绝”。远远望去,错落有致的顶棚,悬山式、歇山式、卷棚式、硬山顶式……让人惊诧不已。院落中的技艺精湛的石雕尽显渠家大院的高雅美观。
曹家大院突出在富贵之气。整体结构遵从篆书中的“寿”字,多寿多福多子是曹家大院的宗旨,三层四座的堂楼,虽不霸气,却充斥着贵气。
王家大院以其特有的姿态伫立在一片连绵的山脉间。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结构隐一个“王”字于其中,作为太原王氏后裔的静升王家,大院似乎饱含他们对于家族的殷切期望。此外还有申家大院、常家大院......
山西大院宏大厚重古朴静雅,每个大院都展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每个场所都包含着中国晋商文化。从这些恢弘的建筑中,从这些寓意丰富的图案中,我们似乎将晋商文化的脉络重温。且不论大院衰落的真实缘由,但是放眼于大院建筑的绮丽豪华、交相辉映的辉煌,就已经足够让我们放飞遐思,遨游万里。
让我们走近大院,去感受——纳兰容若“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词中的似水流年。
我的介绍到此告一段落,再次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最后一祝大家开心愉快二祝大家身体棒棒三祝大家工作顺利,永远幸福。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北端黄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灵石县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临下,面对静升村,视野开阔。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总面积达34450平方米,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为灵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布局的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与此同时,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
王家大院史话
静升镇静升村,为晋中地区最大的村庄,村内自古除“九汉八堡十八道巷”外,尚有五里长街一条,现实际人口达万。灵石历史上四大家庭之一的静升王氏家族为太原王氏后裔,其先祖这一支早年从太原移居灵石县汾河峡谷间的沟营村(今富家滩镇属沟峪滩村),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宗祖王实又从沟营村迁至静升村,至今历680多年,传27世。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据现可考文字表明,拥翠巷(通称王家巷)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锁瑞巷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修。拱秀巷内之义安院建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崇宁堡(通称西堡子)建于雍正三年(1725年),拱极堡(通称下南堡)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恒贞堡(通称红门堡)建于乾隆四年(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间。视履堡(通称高家崖)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间。5座祠堂中仅存的孝义祠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主祠堂建于嘉庆九年(1804年),耗银3200两的戏楼台至今幸存。
康乾嘉期间,王家人通过正途科考,异途捐保和祖德荫袭三条途径,仅五品至二品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跻身儒林名登仕籍者至少50余人,另有贡生、监生、生员125人。官职中有广西柳州知府、湖南宝庆知府、刑部陕西司郎中、山东司郎中、户部浙江司郎中、陕西按察使司副使道、贵州提刑按察司等。王家大院中的3座府第宅,司马第宅和1座旗杆院,便是修建时期主人已具有一定名位的标志康乾嘉期间,王家先后奉旨修建15座牌坊,其中除11座节孝坊外,其余为功德坊、恤典坊、忠义坊等。
王氏家庭从道光后逐渐衰落,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于是红门堡内便有一家先将祖院出卖。出卖后,异姓新主人不满于堡门楼上“合堡同宗”之匾,执意要取,王家不得已改一字为“合堡同德”暂存。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筑豪华,包括院落26座,房屋218间、面积达11728平方米的高家崖堡,仅以964两纹银,又易主他姓。再后来,当年合族引以为荣、奉旨为王梦鹏修建的大型石雕孝义坊和面积为428平方米的孝义祠,也只以2000吊铜钱卖出。1937年,芦沟桥事变前后,王氏家族中当时资财还比较雄厚的二十一世王饮让,匆匆地将其在静升本土和晋南、晋中、石家庄、保定及京津一带的商号全部变卖处理,尔后举家南迁。自此,作为一方望族的王家,历经600多年的奋发与辉煌,终于销声匿迹,仅仅成为一方土地上的历史话题了。1950年土地改革后,王家大院已属于贫下中农所有。贫下中农居住期间,许多主体建筑,非但未遭破坏,且大部分还保持了原有风貌。
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前些天,大家也领略过它们的风采啦,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王家大院。在到达王家大院之前呢,我先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王家大院有着近700年历史的文化,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在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的静生镇,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据说在元朝皇庆年间一位名叫王实的人定居静升。在事耕的同时,王实兼做豆腐,由于技高一筹,加之为人敦厚,生意渐兴,因此王实被尊为静升王姓始祖。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熙、乾隆、嘉庆年间,那时,除了大兴土木,营造室第、祠堂、坟莹和开设店肆、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竭。在此时代,王家入宦者仅二品至五品官员就有12人,罗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年官员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袂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加入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足以看出王家的显赫。民国初年,王家店铺仍然覆盖晋、冀、京、津等省市。在卢沟桥事变之后,王家被迫举家南迁,大院人去楼空,而王家人也漂浮异乡。而在现代王家大院作为我国优异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建筑艺术珍品,开放几年来,在国内外发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首都一家报纸曾以“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头版头条的长篇报道,引起了在北京及周边省市普遍关注。朱镕基、尉健行等那时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知名学者郑孝燮、罗哲文、余秋雨、王鲁湘等考察王家年院后,亦都欣然题词赋诗,给以很高的评价。所以啊大家今天来到王家大院绝对是票有所值。
好啦,王家大院到了,大家收拾收拾准备下车,跟随我前往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现开放高家崖、红门堡两个建筑群和王氏宗祠孝义祠三部分,共有院落123座,房间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在这里呢我也只以个人对王家大院的简单的理解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王家大院的特点,还有大家进了王家大院之后应该看点什么,注意些什么,大家首先要注意的是王家大院的各处的砖雕、木雕、石雕,它们姿态分成,各具特色,其次如果站在王家大院的最高处的院墙上,俯瞰一下整个王家大院,大家会发现红门堡的整体结构是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大家在进入之后,仔细的看看,就会发现我所说的这些特点。因为咱们相处时间挺长了,我还想给大家留一个完美的印象,我不太想大家知道我才疏学浅,所以等等会有专业的讲解员为大家进行细细的讲解,我就在最后尾随大家,大家如果有什么事,就到队伍最后找我,或给我打电话,咱们整个王家大院的游览时间是三个小时,,因为王家大院整个建筑群是院内有院,门里套门,就像迷宫一般,虽然不会走不出来,但极易走散。因此,进入王家大院之后,大人要带好小孩子,老人随我一块走,如果是中年人或年轻人和队伍失散的话不要着急,一个人在高宅大院里面游览也别具风趣,并且会在游览完之后对整个大院有着个人独特的见解,所以当走散时,你只需在三小时后,到咱们停车处集合,就可以啦。好了大家看到前面的那个穿着正是,留着寸头的殷俊小伙了没有,大家向那里靠拢,那位就是咱们的专业的讲解员,,,什么没看见,就是那个脸上有疙瘩的那个。
王家大院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王家大院。推开王家大院这扇厚重的大门,近700年历史的晋商文化长卷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这片苍劲古卓的建筑群落负载着千百年华夏文明的映迹,深深的凝结在锦绣三晋的表里山河之中。
于是王家大院就有了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王家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墙,修有城门,砰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是东堡院,也称高家崖,为17世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1805年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建筑特点是背阴抱阳,背山而水,阴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位于大院西边的桂星书院、花园院虽然不大,却也十分幽静,奇花异草使人心旷神怡,即使在封闭的院内,仍可登高俯瞰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是主任修生养性,吟诗作对的好地方。还有夹院是上学的私孰,可见主人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的确王家有不少子孙从此走上仕途。东部是厨房院,前中后三个院落,里外共七道门,不同身份的人走不通的门,进不同的餐厅,由此可见,连吃饭庄户人家都是有讲究的。过了石桥,便是西堡院,此建筑群早于东堡院100年,是建于清乾隆年间,19800平方米,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因只有一个堡门,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真堡的青石牌匾,一方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称之为红门堡。
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鹅卵石铺成的龙鲮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街分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一条纵街和三条横街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院院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呼应,互相联系,是一条无形的纽带。自1997年王家大院以中国民居艺术馆的名义正式开放以来,这个久藏深闺的室内桃源,以其花不知名分外娇的魅力,渐为人们关注与赏识,这个在中国大地,独处一隅乡间的闺院,确实令人反复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