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节的民俗作文400字(精选12篇)
说到新年,千家万户挂上了红红的大灯笼,但是春节肯定少不了放烟花,那是最有趣的事情。
新年的烟花为我们增添了许多色彩,他们就是黑暗中璀璨的火花。大地上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和这些可爱的小烟花,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俗话说的好“爆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就在这些华丽耀眼的光芒和接连不断的爆竹声中,展开了新的诗篇。
开始放烟花了,一听到姐姐的叫声,我就像一只被放生的小鸟,像火箭般的速度冲下楼,我右手拿打火机,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用大拇指按下打火机的按钮,一抹微弱的火苗“嗖”地窜了出来,点燃了烟花的引火线。我急忙往后退,保持安全距离,大约几秒钟后“砰”的一声,一朵紫色的“花”腾空飞向被各式各样装饰得五光十色的夜空,成为众多中的一个留在空中,虽然它还没有那么完美,但是它已经把自己最耀眼的姿态,展现给大家了。
我兴致勃勃地从塑料袋里再拿出一个旋转类的烟花,把它放在地面上。将点引线拉出,随即伸手轻轻点燃,先后退去“刷刷”,连续两声,原来是姐姐也点燃了另外一个烟花,为地面增添了另一抹奇妙的色彩。烟花周围映出了灿烂的光,旋转着,成了流动的银河,而它则成了倒转在地上的月亮,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和谐。
静静地仰望夜空,看见一个菊花型的烟花飞上天空,绚丽的在天空中绽开。烟花射入高空后,先是五彩缤纷的光剂燃烧,然后是一个个随开随落的降落伞,烟火重叠,夜空锦绣团团,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让人们希望它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留得更久。
大家一定也和我一样高兴吧?那是肯定的,只要你走到大街上,一定会看到所有人脸上都布满了兴奋的色彩,他们的眼睛里透露着快乐的流光。
春节是一个好的节日,它代表了新一年的美好,那天的色彩铭刻于人心中,更美的,是那一天欢快的气氛。
今天中午,我们班里每个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的,为什么呢?原来啊,同学们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搞了个“春节联欢晚会”,说是重播的,题目就那么好笑,接下来还不好笑吗?
第一个节目是同学们最熟悉的什么“警察”什么的,反正是个小品,由张凌当警察,女同学是女人,男同学是男人。张凌说了:“规章制度上墙,一丝不苟站岗;电棍紧握手中,人人夸我……”女同学立刻接上去:“流氓!”然后,这个节目就演了下去……第一个节目就太好笑了!还有呢!
第二个节目是“粮票的故事”。爷爷由12岁以上的男孩演,小孩由11岁的男同学演,12岁的男孩演爸爸。开始了,“爷爷们”说:“孩子!过来过来!爷爷给你讲个粮票的故事!”“孩子们”说:“爸爸,爷爷给我讲的故事我都听厌了!”“不行,你得惹爷爷高兴!”……反正演出很成功,大家都笑了。
还有“母鸡母鸡得啦得啦”的节目,那个太特好笑,还老盘腿做。她的儿子的经理要来……同学的一个个猴子似的动作,把人人都笑得前仰后合。还有呢!还有“唱歌”的,开始了:“买四个萝卜切了切了剁了!拌点小葱煮了煮了蒸了!倒点胡椒吃了吃了咽了!”唱得很快,很好笑。表演结束了,同学们凭自己的本能编了歌:“哈哈呀!喜洋洋!哈哈呀!喜洋洋哟喜洋洋!大家都是喜洋洋,哈哈呀!今年喜洋洋呀,每人都喜洋洋!人人都长一岁哟!小孩高兴老人愁!别愁!咱们来喜洋洋!别愁!咱们来喜洋洋哟喜洋洋!噢——喜洋洋呀个喜洋洋!”然后每个同学都学起了鞭炮声:呼——砰!……
下面是音乐会。凌涨拿了一把扫帚,一根小棍,说是拉二胡,还模仿二胡的声音。大家都来劲了,开始自己喜欢的'组合。我坐在讲台上,装作弹钢琴。陈勇勇抱着他的“吉他”(扫帚),唱起来。何璐奏起了琵琶,有人弹起了古筝……这声音都是我们用嘴巴学的。还有人唱歌,有人跳舞。男同学没有弹奏乐曲,就武术组合。他们每人手里拿着夹书的棒子,跳起来,左三下,右三下……别人都弹奏完毕,开始鞠躬了,我又来“噔”的一声有力的和弦,便一起鞠躬了。
同学们的春节联欢晚会比大人的要好多了!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此,人们称这一天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春节来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意味着新一轮的播种,意味着我们又要长大一岁,意味着大地万物复苏。
春节到了,每家每户的宅门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通常要贴福,必须倒着贴,简称福到了。有的人在墙上贴年画;有的心灵手巧的人剪着窗花……春节到了,每家每户都要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开始除旧迎新……传说,这个年是对人非常不吉利的,年一来就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就万物生长,鲜花遍地,这个年到底怎样赶走呢?那怎样才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呢?人们就用炮竹赶走了年,因为年怕红色,这样人们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了。春节到了,这是个欢快祥和的日子,更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吃饺子,是北方的习俗,我们一起吃个团圆饭,多温馨呀!南方的习俗是吃年糕,因为他们想要节节升高,让我们共同迎接新生活吧!春节到了,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长辈要给孩子红包。春节到了,每家每户都来买年货,春节这喜庆的气氛,不仅洋溢在欢快家中,并且洋溢在大街小巷,有的在舞狮子,有的在放鞭炮,还有的在扭秧歌……
放眼望去,这里华灯满城,友人满城,真是热闹非凡!春节到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了!
我的家乡是“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的涡阳,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虽说忙忙碌碌,但是,在忙碌中体会到的何尝不是欢乐呢?
除夕是最令人兴奋的日子,这天可以说是辞旧迎新,大家穿上了新衣服。因为“无新衣,不新年”。傍晚,吃过年夜饭,就跑到大街上同朋友一起买各种烟花 爆竹。到了店门前一看,哇!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的眼睛都要看不过来了。有飞天炮、摔炮、***、雷鸣……我真想统统拿走。
我把烟花拿在手中,用打火机点着,一下冒出了金色的火花。随之又开始冒出不同颜色的火花。我急忙挥舞,挥舞出不同形状。眼看快灭了,我又拿起了另一只来引火,居然引着了。我又拿起几个烟花,全引燃,一只手上拿几个,不停地挥舞,像仙女在凌空飞舞彩带。真是美丽又壮观!
还有摔炮,拿起一个,往地上一摔,立马发出了清脆的响声。还有飞天炮,是一个蜜蜂的外形,旁边还有一个绿色的引火线。我把线点着,赶紧跑开了。它像一个飞碟一样,旋转着,随之sheng天,发出各色的光芒。
当我们玩累了,便一起回家看联欢晚会了,里面的舞蹈优美而喜庆,演员挥舞着手中的彩带,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还有各种小品,使人笑得合不拢嘴,又颇令人感动。
这天夜里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岁数大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日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春节失去了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齐。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但是总觉得春节不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日的习俗了?忘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但是,今年的除夕夜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这日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亲人都聚到了那里。大家一齐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齐吃饭,大家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共同畅想完美的未来。大家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声中化解了。这时还有人在楼下放了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
下午,大家高兴地架起麻将桌,玩起了麻将。输钱赢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大家一边玩着麻将,一边谈论。我们小孩打开电视,所有的节目都和过年有关,越发让我感到了浓重的年味。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趁着过年的钟声还没有到来,我们下楼去放鞭炮,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鞭炮的火x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给亲友发信息,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我很高兴,因为由此能够看出,人们并没有摒弃千年的传统,依然能够感觉到过年的“年味”,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团团圆圆。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
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
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大年初一,在大人的眼里这一天对他们来说是幸福的一天是祥和的一天!在孩子的眼里是快乐的一天,是吃喝玩乐的一天!因为在春节可以放手不管任何事情!可在我眼中看来这个春节是过的最糟糕的一个了!!为什么呢?听我慢慢给你说来!大年初一,早上给爷爷奶奶拜年!拿到了四百多元钱!吃过早饭后我和哥哥就偷偷拿着打火机带着各种花炮去房顶上放炮,一开始,我们将三响炮都拿了出来摆成圈状来模仿小鞭,放完后又拆开一盒里边有一个长得特别磕碜的炮,我哥说;你把他放了吧!结果炮在我手里一下子就炸了!我当时疼的直跳beatit里的太空漫步!之后不疼了就留下了一个黑点!唉~这些还不算完呢!
接着我不怕疼得劲上来了!我说:“怕啥!接着放。我们又放了一个叫大地开花的炮是一点着就乱窜的炮,一会,一个炮窜下去了我没在意并不知道他在下面还在着火于是我们放完炮家人叫我们回去吃饭的时候,我往那里瞅了一眼发现那里冒烟了!我当时就懵了赶紧告诉了哥哥!哥哥大喊大叫的跑了下去!等我们赶到现场的时候火已经烧的很大了!我就连忙喊:“救火啊!快来人啊!”我没想到这里是柴火堆幸亏这里没人住!过了半个小时火终于灭了!我终于知道了原来纵火犯是这样练成的!
经过这次磨难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放炮不可以再房顶上放!不然会酿成大祸!(其实,***并不尿床!那只是一种顺口溜)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春节是喜庆的,今年的春节是环保的,新气象新习俗。
今年春节,村里禁止燃放烟花和爆竹,整个春节期间,村里没有一处燃放烟花和爆竹,相比以前确实缺少了一点过年的气氛,但是整个乡村依然喜庆不减,而且,今年春节还给我们还带来了有史以来春节期间最清洁环保的空气。
除夕当天,各家各户按传统习俗都在自家门上帖上了春联、福字和年画。街口、大圣庙等地方仍是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大圣庙早早就上了鲜艳的彩灯,为整个春节奉献了浓浓的年味。春节过大年的喜庆气氛不减往年。
往年春节,到处是烟花 爆竹声,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和浓浓的黑烟,整个村庄好象被厚厚的烟雾所笼罩,时不时传来大小爆竹和礼彩炮的轰鸣声。无论是道路还是家里,到处都是礼炮和爆竹的残渣,一片狼籍,不堪目睹,留给环卫工人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清扫。但今年春节却大不一样,整个乡村在春节期间的空气清新,天空蔚蓝,从道路到各家各户,没有了往年遍地硝烟、浓雾和爆竹残渣,又清洁又环保,给人一种全新春节气氛。另外还为我们了巨大的烟花 爆竹费用。
这不邻居大爷正月初六过八十大寿,本来是要请戏班做戏,而且准备大摆筵席请乡里乡亲和亲戚朋友过来吃饭,打算买上万元鞭炮回来放,他那上大学的孙子过年在家,他给全家人做思想工作,最后把这些钱省下来,捐给村里老年人活动中心。
这样的春节另有一番新意,我喜欢。这就是我家乡的新习俗。
“爆炸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诗开头,古色古香,引人入胜)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诗中所提到的传统习俗,也代代流传了下来,千百年来,又加入了许多新的传统,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包饺子和抢红包。
除夕前几天,妈妈让我帮她包饺子,我开心极了,挽上袖子,仔细地洗了洗手,就连蹦带跳的跑了过去。妈妈已经把面和好了。我拿起刀,精准地切下一段又一段,再用手压成圆形,那动作真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妈妈在一旁赞叹不已,我得意极了。我眼珠一转,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要把饺子包成各种形状!”说干就干,我一捋袖子就动手包了起来。我先往饺子皮里加上馅,再一点一点的合上口,边琢磨,边动手,越包越带劲儿。渐渐的,有好多“耳朵”出炉了,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东西也出炉了:包子,汤圆,长方体,月亮我把我的“杰作”拿给妈妈,妈妈惊讶极了,对我赞不绝口,我高兴极了,心里暖洋洋的,浑身都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除夕夜还有一个新的传统,那就是抢红包。除夕那天晚上,我一听到手机响,就飞奔到手机前,疯了似得的摇啊摇啊,摇的手都酸了,都很难抢到一个,但是我不放弃,手机叮咚一响,我就像抽了筋似得拿着手机来回摇,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一夜的奋战,我的微信钱包变得鼓鼓的,哈哈!我有钱了!我兴奋不已,毕竟这也算是我的劳动成果呢!
新年的钟声已经响起,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春节的来临吧!
“咚”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__年就向我们挥手告别了,我们迎来了崭新的__年。 正月初二那天晚上,是整个春节中最令我难忘的时刻。那“隆隆”的`鞭炮声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畔;那绚丽的烟花至今仍历历在目。 …… “咚”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__年就向我们挥手告别了,我们迎来了崭新的__年。
正月初二那天晚上,是整个春节中最令我难忘的时刻。那“隆隆”的鞭炮声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畔;那绚丽的烟花至今仍历历在目。
晚饭过后,外公像“淘”宝藏般地捧出了各式各样,长短不一的烟花,我一脸的惊讶与喜悦,一蹦三尺高,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一年一度的“烟花盛宴”了。
一会儿后,外公和爸爸就把那些烟花搬到了屋前的一块空地上。随后“胆大”的外公把一个较小的烟花放在了空地的正中央,然后熟练地点了一支香烟,用两指夹着在***上戳了几下,然后迅速把香烟塞进嘴里,抽着烟,跨着大步,休闲地走开了。
“哧,哧”的燃烧声响了起来,随后便火光冲天,五颜六色的烟花像炸了营似的直冲云霄,方圆一平方的空中几乎都成了属于他们的天地。那深绿色的***就好像使他们的向导,指引着他们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使他们的色彩更加缤纷绚丽。
随后在外公的带领下,大家又燃放了剩余的烟花,而这些烟花都无一不是美丽的,烟花在我们的欢笑声中,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看着美丽的烟花消失在空中,我突然感悟到了一个道理:做人做事不能只追求一时,而应该追求长远,有时一时之利固然重要,但一时之利只能改变一时,就像烟花一样,绚丽过后就剩下了一副空空如也的“躯壳”。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
“扭秧歌”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妈妈经常提到他;陌生的是,我从来没见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去年春节,我有机会看到了它,那场面可真够壮观的,使我终身难忘。
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带我去逛地坛庙会。庙会上,卖的东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种,什么“驴打滚”,“艾窝窝”。让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庙会里不仅东西多,尔且人也特多。远远看去,人群就像一团乱麻缠在一起似的,黑压压的一片。忽然,我发现东北角的人最多,人们紧紧挨在一起。
我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往前一看,嘿!这是什么?真棒。只见广场上几位老爷爷和老奶奶,身穿红色的服装走摆摆步。衣服上挂着一条红段子,腰上系着一只鼓。随着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脚步随着鼓点越跳越快,最后想飞起来一样。场面十分壮观。
这时,妈妈挤了进来,对我说:“佳欣,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这时,一位老爷爷搭上话,“扭秧歌在你出生前就不演了,你是第一次看吧?”我轻轻点点头。老爷爷继续说:“要不是__号召我们继承民族文化,可能你们这辈人尽看不着他了。”
听着这位纯朴憨厚的北京老汉的一番话,看着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中国扭秧歌和许多其他民族文艺,都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珍品,如果人们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尔把我们自己的艺术珍品扔掉,那多可惜啊!
“扭秧歌”不但是中国的“土产”,而且它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气魄,把奋进的精神带给我们每个人,我们一定要继承他,发扬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