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节为话题的优秀作文(通用27篇)
在今年除夕的那天夜里,万家灯火,原本黑暗的小街显得格外明亮和热闹。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喜庆,我们一家三口都去了奶奶家团圆,大家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好不热闹。但是由于我治疗眼睛进行了散瞳,所以只能听节目,不能看,连读书写字都不能做,因此我有点小小的郁闷。亲人们为了让我开心过年,大家都不再看电视都过来陪我玩耍,真是一个不一样的除夕之夜。
到了正月初二,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又带着我去大唐西市逛庙会。刚到西市门口,立即感受到热闹非凡的气氛,到处人山人海,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全在这里展现出来。令我非常记忆深刻的就是广场中央的丝绸之路文艺表演,台上各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演员们都在展示各自的风采,时而舞蹈表演叫人连连称赞,时而杂技表演又让人拍手叫绝,吸引了大批的观众驻足观看,连中央电视台都在进行现场直播,可见咱们大唐西市在全国有多高的知名度。
观看完这个表演,我继续朝里逛着庙会,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小吃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眼球,像巴基斯坦牛肉饼,关东煮,印度抛饼等实在让人口水直流,我一个都没放过。
我们还在丝绸之路的展览馆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和特色工艺品,我真为这些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感到惊叹!
过年期间我来这里都有两三回,回回都不觉得无聊或重复,让我流连忘返。我觉得大唐西市的庙会办得确实不错,既让我们能吃喝娱乐,又更能增长我们的见识,明年我一定还会来。
奶奶,您听到鞭炮声了吗?是的,又过年了。我已记不清这是您走后的第几个年头了。我只知道您走的时候我很矮,现在的我已经长得很高了,不知道天堂里的您是否注视到了您的孙子。
奶奶,您知道吗?现在每当我想起和您在一起的日子,我就会感到我是那么的幸福。您还记得老门上一道道浅浅的划痕吗?以前您在的时候,每逢过年有一件您认为是很重要的事,就是帮我们兄弟三个量量个头长高了多少。您不是用尺子,而是让我们站在那扇吱吱响的老门前,您用小石块在门上轻轻地一划。后来,我们长高了点,您够不着,您就踩在那个小方凳上。在给我们量个头的时候您总是乐呵呵地说:“乖孙子,又长高了。又长高喽!”
量过个头以后,我们就会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一样围着您,和您吵着要红包,这时您就会从口袋中掏出您早已准备好的一个个小红包。如今我已记不清那个小红包中到底包了多少钱,我只记得每张小纸票都很新,我总是收起来.好长时间也舍不得花掉。
后来您病倒了,躺在病床上起不来。那一年,您没有给我们量个头,也没有给我们红包。可是不懂事的我,还在您的床边抓着您的手吵着要红包。您用颤颤的嗓音说:“乖,明年奶奶一定给你包小红包。”我依稀记得您用一只手不停地扒着您那苍老的面颊。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在一个北风凛冽的下午,您走了。您走得很平和,很安静。那天天空中下着零星小雪,我抓着您冰凉的双手,趴在床边,泪水像决了堤的河流。守在您床边的一个下午,嗓子哭哑了,眼睛哭红了,虽然我还依偎在您身边,可我清晰地感到天国路上的您离我是那么遥远…….也许上苍也舍不得您离我们而去,那个下午,天地都为你穿上了白色的孝衣。
如今老门还在,老痕依旧,而您已经远去,岁月赐给我的高度再也无法经过
您的手在老门上留下新痕。每年过年喜庆的鞭炮声会准时把我带到老门前,我注视着那一组组的划痕,你那微微弯曲的身影就会浮现在脑海中。它们就如同一条扯不尽的丝,连着遥远天国那一端——您无尽的爱。
奶奶,过年了。孙子给您叩三个响头,咚——咚——咚——
新年的时候,人们总爱说要过一个有年味的新年,但谁也不知道年味究竟是什么。是那年夜饭的味道,还是空气中弥漫的鞭炮味,又或是贴春联的那股油墨味。其实,只要投入自己的心去新年,就能明白什么才是年味。
我慢慢地靠近放在地上的烟花筒,颤巍巍的手拿着打火机靠近那根墨绿色的导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燃了导线并立马跑得老远。我站在那等待着它开放的那一刻,空间如同凝固了一般,终于,“咻”的一声,烟火在我的眼前绽放开来,它像喷泉一般涌出火星,看着它在空中划过的优美的弧线,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烟花的硝烟味立马弥漫开来,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头而已。因为每年新年的主场必是年夜饭。
年夜饭的味道令人着迷,当然不仅仅是饭菜飘香四溢的味道,更是因为这里亲情的味道浓得惊人,或许全家人只有在今天才能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我悉心地摆好碗筷,待大家都围在圆桌旁时,我感到这里沸腾了,不仅仅是讨论的声音,而是年夜饭的气氛。好像家里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沸腾的气氛了。
我用筷子夹起菜来放入碗中,顾不上吃,看着火锅的缕缕白烟慢慢地在空气中散发。耳边的交谈声,问侯语竟不让人觉得嘈杂,反而觉得有一丝温暖注入心头。大家互相夹菜、问候、谈笑,好久没有有一丝温暖了呢。
我闻着空气中愈来愈浓的亲情味,突然猛地一震原来,这才是年味。只有在今天,大家才会抛开手机、电脑、工作、学业和自己血脉相通的人进行心与心的碰撞。只有在今天,大家才可以慢慢地和家人吃一顿热闹的晚餐。只有在今天,才能清楚地看见父母双鬓的白发,孩子的成长,以及时间飞逝的痕迹。
在这个时光飞逝的今天,能看见时间的流逝是弥足珍贵的。也许正是因为新年浓厚的亲情味,才使它如此让人着迷。
春节到了,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马路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
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们就吃年糕,衣服穿的也是很新很新的,家家户户都欢聚一堂,我度过了一个很愉快的春节!
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很热闹,大街小巷放鞭炮,迎财神接元宝,舞龙舞狮精神焕发。家家户户到爷爷奶奶家里去过年。
真巧合,今年正好是鼠年,鼠年很喜庆,载歌载舞喜气洋洋的。春节,北方人少不了吃饺子,它半圆形的,白白胖胖的身体浮在热腾腾的水面上,像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在翻腾。
南方人过年有包馄饨,蒸团子的习俗。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汤圆或面条,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花,都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正月里我们家乡还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如书法家们为大家现场书写并赠送春联,京剧、越剧爱好者们会组织演唱会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们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但看着我们那高兴的样子,他(她)们也都心花怒放!
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庆贺吧!
篇四:爱恨交织的from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end#春节
春节,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20xx年的春节,我敢爱敢恨。总而言之,请听我娓娓道来……
每年过年我都是在奶奶家过的,那是我一年中最快活的日子。
除夕夜来了,大家欢欢喜喜地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奶奶点起了红蜡烛。在蜡烛的映照下,那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显得更加美味可口。在相互祝福声中,我们吃完了年夜饭。
按习俗,晚上应该守岁,可姑姑和大伯要回自己的家,爸爸妈妈也要到姑姑家睡觉,我怕爷爷奶奶太孤单,坚持要留在奶奶家,陪爷爷奶奶守岁。
爷爷奶奶都快八十岁了,习惯每天看完新闻联播就睡觉。我可没早睡的习惯,怎么也要熬到十点多吧。大家一走,我就不断地看墙上地时钟,我急切地盼望着春节联欢晚会和20xx年地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春节联欢晚会终于开始了,我惬意地躺在火炉旁边,目不转睛的看。第一个节目是盛世大联欢,由于今年是鼠年,节目里自然少不了可爱的小鸡,我也属鸡,所以看的时候兴奋不已,嘴里忍不住念道:“太好了,真可爱!”精彩的小品逗得我捧腹大笑,美妙的歌声让我陶醉﹒﹒﹒﹒﹒﹒最让我感动的是《千手观音》,那精美绝伦的表演,整齐划一的动作让人觉得简直是一个人在表演!可谁能猜到那精美的舞蹈竟是一群聋哑人在表演呢,他们该付出了多少辛苦啊!
十点多的时候,奶奶催我睡觉了,我恋恋不舍的关了电视机,等着明天看重播吧。在朦胧中,我听见鞭炮声此起彼伏,我知道,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了。
我最喜欢过新年了,因为能拿压岁钱,与家人团聚。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我们小孩子就会穿着新衣跟着亲戚,踏上回故乡的路程,到老家后,我们就和街坊邻居打招呼,并热情的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
往后,弟弟就经常去找朋友放炮,一两盒炮还不够他放两个小时的;有路过的亲戚朋友也常到家中串门,聊几句话;爷爷每天早上一大早便去买年货了。
俗话说:二十七杀鸡——吉利。
爷爷,奶奶便把自家的鸡抓出来,在一阵嘈杂后,鸡一只只惨死在刀下。爷爷奶奶把鸡毛拔了,把不能吃的掏了。把鸡洗干净,放在院里。
又几天,爷爷奶奶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但做出了好吃的:炸鸡块,炸鱼块,炸豆腐,炸麻叶;包包子,有方正的菜包,圆圆的豆包,还有三角的红糖包;虽然很忙,爷爷还是找时间陪我炸宝宝乐,它是玉米大米炸成的小长条,吃起来很好吃,我很喜欢宝宝乐。
除夕到了,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也该领压岁钱了,还要给在爷爷奶奶磕头,这才可以拿到压岁钱。而在别人那很容易就拿到了,拜个年几十就拿到了。这天晚上要守岁,给自己作福。可守岁时间太长,爷爷便拿一锅火锅,让我们边吃边看春晚。以前我一般十一点就睡了,可今年我等到了两点才睡。大街上的灯笼也亮了一宿。
大年初一的光景和除夕截然不同:路上没一个人,大家都去给杨再兴烧纸去了,而路上商店门窗紧闭,路上全是爆竹纸。
我们到了那里,已是人山人海,庙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我们每年都会给杨再兴烧纸,并许下愿望,再磕三个头。然后就开始逛庙会了;可以爬山;买红头绳;还可以把硬币贴在石碑上掉不下来,很神奇。
大年初二,要走娘家,女婿,女儿,孩子都要去,并带上吃的喝的。大家谈谈话,吃过饺子,便回家了。
元宵上市,大家早早吃过元宵,大家便不约而同的聚集在看烟花的地方,半个小时后,大家便都匆匆的回家了。
正月十九了,春节结束了,我也要上课了。
春节,俗称“大年”,时为农历正月初一。每逢过年,家家户户换新衣,放鞭炮,以欢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晨起,饮红糖水一杯,取一年甘甜之意。这天早晨均吃饺子,吃出包钱币饺子这被认为是最有福之人。吃完早饭后,若无事可做,可以到广场是去玩儿,广场上玩意儿可多了,数不胜数。什么套圈圈:花钱买几个套圈儿,站在白线前,套中哪个,哪个就给你。还有卖甘蔗的,吃一口,嚼一嚼,啧啧!一股甘流沁入心脾,那味道,妙不可言。
午饭除主食外,有的人家炒四个菜,取“事事如意”;有的炒六个菜,取“六六大顺”;有的炒八个菜,取“八路进财”;有的炒十个菜,去“十全十美”。晚饭除主食外,要喝豇豆稀饭。文水土音“豇”和“强”同音,取其活的比人强之意。总之,其举措均取吉祥如意之内涵。
我家今年在外公家过年,这个大年过得可愉快了!有这么多的小朋友,我们玩游戏,冒险……别提有多快乐了!
上午,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外公家,这里正在放火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直响。我给外公鞠了一个躬,大大方方地对外公说:“祝外公新年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外公听了,乐呵呵地笑,我看见了,也非常高兴。不一会儿,小朋友都陆续地来了。我们拥抱了一下,因为我们好久不见了嘛,现在好不容易见上一面,当然十分兴奋了!我把她们,带到我和爸爸妈妈的房间里,我按照妈妈的吩咐——从我带过来的书包里面,拿出了一些从超市里买来的一些质量好的糖果,分给他们吃。大人们见了面也很亲热,爸爸妈妈,则忙着给一些人拜年,送礼……
到了晚上八点钟的时候,我的三表妹——“朱秋雨”建议我们去“夜游”(在天漆黑的时候,去外面买东西)。我本来并不想买东西,但是她们执意要去,又怕她们在半路上出事。想一想,还是陪她们去玩玩。我,朱秋雨,我的二表妹“文婷”,和我的四表妹“婷婷”,穿着胶鞋,手挽着手,互相扶着,我的手里拿着手电筒,就这样,我们一走一滑地去了小店,陪她们买好了东西,就回来了。这次“夜行”可把她们给吓着了,下次,她们可能就不敢再这么做了。
晚上,我们玩起了游戏——“捉迷藏”。这个游戏很好玩呢!这次,轮到了“婷婷”和“朱秋雨”来躲,我和“文婷”来找,当她们说:“我们躲好了!”我们进了屋,在床上找找:没有人;在门后找找:没有人;在桌子后头找找:也没有人……就这样,我们找了半天。我突然发现,外公用来装麦子的两个空袋子,怎么鼓了起来,还能立着她们一定在那儿,我从容地走过去,把袋子拿起来,她们果然在那儿。“婷婷”躲的那个袋子里有点脏,所以,她的头上灰蒙蒙地一层,把我们逗的捧腹大笑。欢乐把我们笼罩着……
这一年过去了,我要在新的一年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上一年更懂事!
刚刚过完的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春节可以过寒假,还可以一家人吃着团员饭,大年夜的时候守岁,可以给老人健康长寿。
过春节的时候有人还放烟花呢,有的像火山一样爆发,有的像流星一样飞出去,还有的像螃蟹一样旋转,还有人放爆竹呢,说到爆竹,我还知道一个小故事呢,古代的时候,一种叫年的怪兽出来吃人,人们为了赶走它,发明了爆竹,年就给吓跑了。
我收了许多压岁钱呢,春节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老人笑道:"婆婆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婆婆无奈,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了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放爆 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
而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
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吧,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城里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了。家乡的馒头其实不叫馒头,而且平时是不这样做的,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花,另一种叫糕。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男人们压面,女人们捏枣花,我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妈妈蒸的糕主要是用来祭祖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学考试,妈妈都要蒸个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妈妈说是为了让儿子“高升”啊。
枣花和糕,妈妈现在还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种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家乡人叫“黄蒸”,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也说不准,姑且就用这两个字吧。它其实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点陷,有白菜,也有白萝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在我离开家到县城上学以前,我们家平时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窝头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经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到饭店吃饭,有人特别爱点贴饽饽熬小鱼,我看着玉米面做的饽饽从来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杨村镇有一家贴饽饽熬小鱼特别有名,市里有人开车跑到那儿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从承德回天津,他们要去吃杨村的贴饽饽熬小鱼,那个饽饽贴的真好,但是我也没有吃一口。童年的记忆里对玉米面特别的抵触,这种抵触持续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看,更没有春节晚会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饺子熟了,就该我放炮了。但是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两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该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当然由我来,小我七岁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担,但是我从来没有让过,直到我对放炮没有了兴趣。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哪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只到现在妈妈每年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让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给拿出来。睡觉前,妈妈把新衣服给拿出来,把旧的衣服换下来,我闻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儿时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别早,听到炮声就起来了,穿着妈妈换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几个同龄的孩子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时候拜年我们叫磕头,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头的,大人有时候故意逗我们,不把头磕响了不给礼物的,说是礼物,其实就是一颗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特别的礼物了。农村拜年很讲究的,先给自己最近的亲属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亲属,最后的外姓的邻居,但是不给辈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时候对邻居的辈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经常和同伴们去比自己辈分低的邻居家拜年,惹得大人们笑话。初一这一天孩子们都是解放的,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经常是和同伴们去做我们之间的游戏了。
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离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带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里又是无拘无束的一天,一直到过了初五,大人们该上班了,我们也快开学了,年才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而且是最热闹的一个节日。
春节几乎在每年的腊月上旬就开始了。我们这里的春节非常的热闹。县城里有人已经开始在各个超市里悠了,而且每个从超市里走出来的人,手里提着很多东西,有的干脆叫上全家人一起出动,回来每人抱一大袋东西。你看那几个小孩,一人抱一包零食,兴冲冲地往家赶。
农村更是出现了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他们扎了彩龙彩狮,当然还扎了彩牛……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艳艳的对联,挂上了五彩缤纷的门灯,美极了。
女孩子们跟父亲出去,只是为了买一些过年时穿的新衣服,而男孩子们却不要衣服,他们会缠着父母给他们买花炮和零食,好在过年时一边吃一边放花炮。
在这几天里,大人们要预备鸡鸭鱼肉等好多过年时吃的饭菜,还要蒸几锅大馒头留着过年吃。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快要黑的时候,淘气的孩子会偷偷地擦着一枚炮,趁你不注意时放在你的脚边,然后捂着嘴跑开,等你发觉时,他早已跑得没了影。天一黑,马上就有鞭炮声响起来,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放炮声。眼间一天又过去了。
第二天早上,太阳渐渐升起,阳光驱散了薄雾,空气里弥漫着爆 竹的硝烟味。人们穿着崭新的衣服,个个喜气洋洋。特别是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劈里啪啦地鸣放起鞭炮,笑声和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终于到了除夕这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聚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相声、小品、歌舞、那一个个精彩的节目给我留下了无穷的回味。看完春晚后,街上有人放起了花炮,炮声此起彼伏。
正月初一,人们都呆在家里,街道两旁的店铺也关了门。整条大街显得冷冷清清的。
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大高 潮,从正月十五早晨起,大街两旁就有了排着长队,等着买元宵的人们,他们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和亲人们团圆。
街上还有许多孩子缠着父母,让父母给他们买灯笼。再一看,嗬,你看那广场几乎成了灯的海洋,有传统的大红灯笼,莲花灯;也有现代科技制作的电子灯笼。电子灯笼大多都是动物形状的。这些灯笼中,属牛形灯笼最多,当然了,今年可是鼠年呢!
到了晚上八点,就有专门放焰火的人在指定地点等着,只要时间一到,就燃放起来。焰火可漂亮了,有的像倒柳,有的象流星雨,有的象五角星,还有和象笑脸…。。烟 花在天空中越来越多,鞭炮声响成一片。望着夜空洒下的滴滴金雨、地面上开放的朵朵银花,五颜六色的天空…。。我看得眼花缭乱。五彩缤纷的烟 花在空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正月十六开始逛庙会了。走进庙场,人们摩肩接踵,一个个面带微笑,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看,一串串冰糖葫芦笑弯了腰;听,嘎嘎作响的小风车笑得合不拢嘴;这边捏成人儿的捏了个孙悟空;那边吹糖人的吹了个小羊羔儿。各种玩具,各种商品,各种食物,真是琳琅满目啊!
元宵节过完之后,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谐与安宁。
春节到了,在外背井离乡的游子,都赶回家与亲人团聚。这是因为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春节时,要家人团圆、吃汤圆、放鞭炮,所以在外打工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说到春节,我就可以拍拍胸脯自豪一下了,因为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地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流传很广哦!所以春节就像是一个印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不能磨灭的烙印。
在除夕之夜,肯定有许多小朋友在放鞭炮。所以除夕之夜对大人、小孩、老年人都是一个值得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也是最为喧闹的一晚,家家户户都放鞭炮。说到放鞭炮吗!傍晚,就可以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到了晚上我们都会看新春晚会,欣赏歌曲、小品……快到十二点时,鞭炮声又响了起来,直到睡觉前还有呢!
在除夕那天除了放鞭炮之外还要吃团圆饭,它可是过除夕的一个重要项目哦!虽然说吃团圆饭都是吃饭,但是住的地方不同,吃的东西就不一样。很有讲究。就像北方人,他们习惯吃饺子。因为饺子个个都跟元宝似的,一盘盘端上来,象征着”新年发大财,元宝滚滚来。“之意。有的人包饺子时还把几块沸腾的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谁吃到,谁就发财。听起来不卫生,可吃到的人还挺高兴呢!还有的人吃馄饨、长面呢!
放鞭炮、吃团圆饭都是除夕之夜要干的事,还有一样也不能漏了,那就是贴春联。除夕之夜,大家都拿出崭新的春联贴在大门上。之所以大家贴春联,是因为它的韵律令人欣赏,原来贴春联也那么有趣。
哦!原来过春节,了解春节的内容也那么有趣,那么令人向往呀!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妈妈到了姑妈家。妈妈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我看见妈妈把面 皮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妈妈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妈妈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不一会我们就在说说笑笑中将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我的姐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妈妈笑着说:“今天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妈妈“笑里藏 刀”地笑起来了。我也咪 咪地笑着。妈妈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妈妈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 包,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我们一个大红 包,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我们也送给你一个红 包”,我想今天她们给我送红 包,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红 包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春节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在新年的种声敲响的时候,烟火陆陆续续地飞上了暗淡无光天空。
首先,在海螺水泥场的门口的百响眼花打响了眼花大会地第一炮。一时间,各地的“英雄好汉”纷纷响应“起义”。没过多少时间,原来暗淡的天空呈现出彩色一片,照得大地好似白昼一样,各种各样的烟花更是数不胜数,我看都来不及看了。
你看,那个双龙戏珠,好似两条中华龙,腾飞在灿烂多姿的天空上,在天空中可谓独占熬头,可是,好景不长,一个天女散花从中窜出,她以她那阿挪多姿的身材赢得了“宝座”,为今天的眼花盛会添上精美的一笔,真是妙笔生花,画龙点睛。
再向东边看去,这里的各路“高手”正杀得难解难分,不分上下,就在这时,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鲤鱼跳龙门。他以自己独特的姿态——跳龙门所向无敌,一跃成为东边的霸主,接着,他便用五彩斑斓的火花装点着这星空,这美丽的火花成了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
这时,我早已经沉浸在了这烟花的世界,烟花的海洋之中了。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从腊月初八这天起,过年的气氛就十分浓厚了。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香肠、咸肉、咸鸡……”都会提早买回来,清理后,用盐腌制,再放在通风处风干。每从一旁走过,那肉香扑鼻而来,诱 惑你流下口水,不管有多馋,也要忍住。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过小年。太阳刚落山,那爆 竹声就接二连三地响起,一家接一家地放。过年喜庆的气氛也愈加浓厚。过年拉开了帷幕。
腊月二十三后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也称“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的善与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凶吉,因此大家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 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
腊月二十三一过,一眨眼便到了最热闹的除夕。除夕这天,吃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我们肥西这边,一直以来都是中午吃年夜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十一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一条大鱼,但不可以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除夕夜家家都得灯火通明,到晚上十二点后才能关上大门。而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了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而且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厅)中点燃支红蜡烛,中间摆上贡品,如鸡、鱼、肉等。在这段时间中红蜡烛绝不许灭掉。
除了点蜡烛,在除夕深夜大家都关上了大门时,有一些好事者将平时用黄土捏成的,外面裹上金纸,与真元 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 宝放到各家各户的大门槛上。年初一早上,主人们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 宝”骨碌碌地滚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 宝”心花怒放,这正应了“开门大发财,元 宝滚进来”的吉兆,他们将“元 宝”恭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话。但是这“元 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 宝”的人将挨家挨户地讨“吉利钱”。
大年初一的早上,会有很多的孩子成群结伴地去家家拜年,说些吉利话,便会得到很多糖果,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备好一些糖果。在这天不能扫地,连茶水也要倒入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将财气扫或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此有了“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说,安徽这里的过年习俗是不是很有趣?
瑟瑟的寒风已被降服,悄悄地离去了;万物复苏的春姑娘披着俏丽的彩衣,含着迷人的微笑来到。又迎来了20xx年欢乐祥和的春节,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怡然自得。
街上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好一派过年的景象:站在街的尽头,我放眼望去,满目都是彩灯,满目都是红灯笼,照得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都那么亮堂,那么红艳。这不正预示着我们来年的生活更加红红火火吗?夜幕渐渐降临了,月亮冉冉升起。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漆黑的天空中跳出了几颗小星星,它们像顽皮的小孩子一样,再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正在贪婪地观看着人们合家团圆的热闹氛围!
大概在十一二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放起了烟 花,那个美丽的场面简直让人陶醉其中。烟 花的样子可美了!在空中的烟 花,有的变成了一条小船,有的变成了一块布,有的变成了一个苹果,有的变成了一枝长满菊花的枝条,有的先四周散开再爆开……真是千姿百态,无奇不有。最美丽的就是那鲜艳多彩的颜色了。满天的烟 花,在黑暗的天空里闪耀着光芒,有的是红的,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紫的,有的是绿的,有的是蓝的,有的是红黄相加,有的是绿红相加……像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真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夜空中的烟 花正争先恐后地升上天空,一个比一个美丽,好像比谁,谁最美丽。远处,那高大的楼房,在黑暗中发出的光,就像荧火虫,又像蜜蜂,给街道增添了光彩。待在美丽的场面结束时,小孩子们还不太甘心,玩了还想玩,谁让这是一年一度的热闹新年呢?一个个小孩手舞足蹈的跑向卖烟 花的地儿,拎着大团大团的烟 花回家。小孩玩小孩的,大人喃?当然是拉拉家常,斗斗地主呗!
好一个除夕,它让心境烦恼的人抛开阴影走向另一个美好的“仙境”,让在四面八方的人回来与亲人团圆,让盼望已久的孩子们了如所愿。除夕,美好的一天!
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在外过春节的经历,由于习惯,从来没有想过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其实是很意思的,细细想来,家乡的春节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家乡是广东梅县,因是山城,即使是严冬,到处依然是郁郁葱葱的,家乡一年四季的绿,总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家乡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场面,到处都是欢欢喜喜的人群。和那绿一样,给人阳光般的感觉。家乡人一直沿着旧习俗,都重视过节,从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节过,每个节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过法,但,春节是过节中最重视的。家乡的过年,是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
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杀鸡杀鸭,还有杀猪,把这些将要成为年货之一的东西腊好,在正月里用来招待客人。同时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红色香料的“发”糕,意思是“发财”,还要炸“煎堆”,酿客家娘酒,酿豆腐等,一切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除此以为,还要给全家老少准备新衣服,因为过年了,全家都要换新衣服。小孩是重点,里里外外都要换新的,大人不全换,也得换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以示新一年新的开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贴对联,挂红灯笼。从那时起灯笼一直要点到元宵才能熄灭,意为驱邪消灾。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诚地点香烧纸敬神放鞭炮,以保佑来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饭后,全家人都要沐浴换新衣,毕后长辈们会给未婚的晚辈们压岁钱,意示长辈长寿晚辈健康成长。随后便开始祭祀祖先,祭祖仪式结束后便开始张罗除夕的团圆饭,太阳还没下山就得开始吃晚饭,意为“早年早节,团团圆圆”。晚饭后还会在灶边放一盘食物,用来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劳,也意为一年灶火不断,不缺吃喝。除夕夜来临,屋里所有的灯彻夜长明,意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也有“守岁”的意思。除夕夜结束前,还要把屋里打扫干净,因为年初一是不能打扫卫生的,意思为“辞旧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点,要大开屋门,在屋门口摆放食物和放鞭炮,意为“接财神”。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因为这天是不能睡懒觉的,不然谁家春耕时便会塌田,真实性如何,无人去深究,总之大家都早起。起后的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表示开门大吉。接着,大人们忙着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见到大人都说“恭喜发财”,长辈便喜滋滋地给小孩“利事”,“利事”即红 包,意思也是让小孩健康成长。在这一天,是不能到别人家里吃饭的,以示家里一年到头都团团圆圆。这天的午后,重头戏就是“舞狮拜年”,村里的舞狮队挨家逐户,敲锣打鼓,每到一户,舞狮的人会在屋里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时气氛热闹,满院生辉,主人便高高兴兴给舞狮的人发“利事”,以图吉利。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回夫家,正月初四拜大家,正月初*离家,正月初七吃七样菜……这些,在家乡都保留着不变的风俗,也给家乡的春节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春节的*。那天,所有村的舞狮队都进城“闹元宵”。入夜,皓月当空,彩灯齐明,锣鼓喧天,鞭炮声声,人流如潮。舞狮比赛是“闹元宵”的开场节目,比赛结束后由各村代表选出前三名,以后只要县里有活动这些获奖队都是首要的表演队。“烧烟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动,人们用竹杆撑起一条用竹条编成的长长的龙,龙身上装有各色各式的烟 花,转龙开始,所有烟 花一同点燃,烟火齐齐喷出,形成一条火龙,此时火光熊熊,鼓乐铮铮,欢声笑语,人群鼎沸,人们尽情欢乐,在火光鼓声中宣汇着满腔激情的热望。俗话说:转火龙,人活九十九。火龙点完了转完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将消灾伏祸平平安安。除火龙外,花灯随处都是,花灯之下,十字街头,人们围圈席地而坐,锣鼓手、小镲手等热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热。火光映红了人们的脸颊。演奏都们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们唱得激情飞扬,听众们聚精会神聆听,人们思绪被乐曲山歌牵引着飞驰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劳累,憧憬着新的美好一年。
家乡过春节的很多活动都带有迷信色彩,即使人们不相信,但风俗还是这么一代一代地传着,家乡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传统,一种娱乐,一种祈盼和希望。
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今年的春节,我过得特别有意思。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
晚上,该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放着丰盛的晚餐,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中间有一条鱼,那就表示年年有余。客人们也都到了,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爸爸妈妈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客人。全家人都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的气氛。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吃完饭,外婆来分红包喽!我们家有一个小约定,小辈们拿到了奖状,不仅有红包,还会有其他奖励。今年,我被评上了“三好学生”。外婆就分给我一份红包,还送给我一只精美的文具盒。鼓励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小孩子们都收到了红包,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今年的春节,我过得十分有意义。我希望明年春节,我会过得更好!
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当我跑到阳台边时,突然,烟 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天上礼花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 色的 太 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过年前,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贴春联的技术可是一流的。站在旁边的我,看着爸爸妈妈的举动都傻了眼。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年饭,代表岁岁团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家里的长辈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吃完年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大家一起守岁,告别如水似已逝去的岁月,憧憬对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放一挂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脚步。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访亲戚,四处问好,拜年,串门子。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代表岁岁平安。拜年也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在初一的早晨还要放一挂鞭,这是挂开门炮,是个开门爆 竹,为了祈求竹报平安,图个吉利,代表开门红。
啊,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我眼中的春节,我爱你啊!你真的—很精彩!
过年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门上贴起了春联,挂上了灯笼,放起了鞭炮,一家人吃着丰盛的团圆饭,开开心心的过个年。这时候的小孩子,当然就要给大人们拜年,领红包,要礼物,这可是一年中最让咱们小孩子高兴的时候了。
过年前,我给爸爸提出了要压岁钱的要求,我想要压岁钱,要那种从银行换来的新钱,暂新的人民币多漂亮啊。还可以拿着它向朋友们炫耀一番。过年那天,我给爸爸拜了年,正当我向爸爸索取礼物时,正当我沉醉在高兴的氛围里时,爸爸并没有拿出我梦寐以求的压岁钱,而是拿出了一块小小的手表,顿时,我的心凉了一大截,刚才的兴奋劲儿早已烟消云散,我的脸霎时间阴了下来,一幅极不情愿的样子。这时候,爸爸说话了,他说:”孩子,是不是不喜欢,但这块表是我精心挑选的。我希望你用这块表把握住你的时间,合理地安排时间,古话说得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的宝贵,因此我送你这块表就是希望让你好好的把握时间,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悄悄的从指间溜过!“听了爸爸短短的几句话后,我被爸爸的良苦用心所感动,也被那深深地含义所感动,顿时,我对这块表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我赶紧把表戴到了手上,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去。这就是爸爸送给我的礼物,一件平凡而寓意深刻的礼物,一件让我喜爱的礼这就是爸爸送给我的礼物,一件平凡而寓意深刻的礼物,一件让我喜爱的礼物。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的圣诞节地位相类似。但与其他西方节日不同的是,春节蕴涵着我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全家幸福,和谐美满,该是多么愉快的节日呀!春节作为每年隆重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汉族将春节当作最重要的节日,而少数民族也有以自己的方式庆祝春节的习惯。根据地方特色的不同,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春节的习惯。
春节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这里介绍一种比较为人所知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的时候就会从海底出来闯到村子里伤人,后来被一位老人用办法赶走,为了纪念就出现了春节。这个传说同时也解释了不少春节的习俗。“年”兽害怕红色,所以每到春节时分家家都会张贴对联;“年”兽害怕火光,所以家家都会燃放爆 竹。就连压岁钱和守岁也和“年”兽的传说有一定关系。不过这毕竟是传说,真正的饿由来还有待考究。
春节的习俗除了和“年”兽传说有一定关系的以外还有许多,像吃饺子,年糕,汤圆之类,拜年,走亲戚,上祖坟等等,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春节特色。我的家乡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虽然现在在城市当中已经不多见了,但乡镇仍然保留着着一习俗。而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每年最为期待的一部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用美味的晚餐,光是想象就让人很开心。父亲的工作比较忙,又经常出差一年之中能像这样在一起用餐的机会可谓少之又少,所以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守岁同样是我很喜欢的习俗之一,一家团坐,互相聊聊一年中发生的事,一同怀念过去,一同期望未来,这是一年当中一次的机会。
虽然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我感觉城市春节的喜庆却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偶尔也会怀念小时候的春节,那时的开心是现在不能相比的。虽然现在的春节依然同家人一起度过,同样也很快乐,但每当除夕夜晚走出家门,一股异样感便会涌上心头。难道春节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在是那么重要了么?
尽管春节的年味已经不再浓厚,但我依然期待着下一个春节。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佳节—春节。关于过春节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爷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交好运;而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听大人们说,以前家里不富裕,所以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因此,人们总盼着过年。如今,我们生活富裕了,虽然不指望过年吃好东西,可是我们却依旧喜欢过年,那是因为只有新春佳节我们才能与一年未见面的亲人唠家常。
春节里的喜事很多,我今天要讲的喜事很普通,对于你们来说也许有点微不足道。
春节临近,天公却不作美。下起了50年难遇的暴风雪。雪下得足足有15厘米多厚,屋檐下挂的冰挂有十几厘米长,冰冻成了灾害。道路结冰造成了交通中断、物资紧缺,许多电杆“折腰”。停电、停水的问题接踵而来。冬天本来就冷,没有电就不能烤火,这就更是雪上加霜了。停电后,我家蜡烛用完后,市面都没有卖了,只好早早吃完晚饭,天一黑就睡了。还有让人头痛的是停电后水也停了。每天为了水要到很远地方去提,水比金子还要宝贵!刚开始洗脸一天一次,到后来两天一次,洗澡更成“天方夜谭”。这样的生活让我们又回到了“原始社会”全乱了套。虽然春节即将到来,可是没有一点喜庆的气氛,恨不得马上结束这种“暗无光日”的生活。
三十的清早,来电了,来水了!我打开灯,灯瞬间亮了;打开电暧炉,立马热了;打水龙头,顿时水“哗哗”流了出来。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原始社会”终于结束了,我们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我从电视“抗击冰雪”特别节目里,看到温在44小时里两次亲临湖南视察灾情,并不顾危险爬上山去慰问电力英雄。那感人的一幕幕让我不禁感慨万千:温是多么的亲切呀!党和政府是多么温暧呀!平时毫不在意的电,在此时是多么的珍贵,是电力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有这样的,有这样的党和政府,有这样的英雄,难道不是我们的一件喜事吗?这件喜事不属于个人,属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