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阳节学生感悟作文(通用3篇)
这几天,点心店里飘着一股清香扑鼻的味道,啊!是重阳糕要到了。饭店里老人们围在桌旁,一张张笑脸,一声声祝福,使他们年轻了许多,啊,他们庆祝着只属于他们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送什么给爷爷奶奶呢?我心里想着,总不能年年送重阳糕吧!太没新意了,今年一定要陪爷爷奶奶过个有意义的重阳节!我暗自下定了决心。
那天一放学我就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爷爷家。"重阳节快乐!"我一走进家便大声叫了起来。吃完丰盛的晚餐,我们道出了声声祝福。妈妈说:"祝爷爷奶奶万事如意,长命百岁……"爸爸为他们准备了一幅对联,上面写着:"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奶奶听了眼睛眯成一条线,乐呵呵地笑了,连平时不爱笑的爷爷也喜上眉梢,乐得合不拢嘴。
压轴好戏上场了,我笑着对爷爷奶奶说:"我为二老准备了两套唐装,请坐下来拍一张合影来纪念爷爷奶奶的重阳节怎么样?"爷爷奶奶连声叫好,夸我是个聪明,孝顺的孩子。我利索地为他们换了色彩鲜艳的。唐装,爷爷穿上了一件银白色的锦衣,一条鹅黄的长裤,脚上是一双乌黑的布鞋,奶奶一身红艳艳的旗袍,上面绣着一条凤凰,经过我的涂脂抹粉后,奶奶的脸看起来红扑扑的,像个可爱的小姑娘……"咔嚓!"我按了快门,记录下了这难忘而又精彩的时刻。
瞧!照片上爷爷奶奶亲热地坐在一起,两人眼睛炯炯有神,正喜笑颜开地对着镜头说"茄子"呢!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噩,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